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狮山时评 > 正文

【言论】青春因挑战而精彩

核心提示: 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我校落下帷幕。组织赛事给笔者最深的感受便是,优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生们的努力拼搏,离不开指导教师的全程指导,离不开志愿者们的倾情付出。

近日,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我校落下帷幕。作为本次省赛承办方,我们有幸全程见证了挑战者们在赛场上逐梦远航,目睹了获奖作品的创新创意。组织赛事给我最深的感受便是,优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生们的努力拼搏,离不开指导教师的全程指导,离不开志愿者们的倾情付出。

为敢于挑战的青年学生喝彩。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说:“青年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要敢于开风气之先,有一股‘于满是荆棘的荒野里踏出一条路’的闯劲儿。”每个人的青春是短暂的,但更是美好的,人生能否出彩,关键就在于是否有勇气去行动,是否有勇气去挑战。其实,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挑战自己,举办“挑战杯”赛事的初衷就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不断挑战自己极限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做更多喜欢做的事,做更多感兴趣的事,做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事。学生的创造性从哪来?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一种支持创新和竞争的有利环境。因为创造性人才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摸索。记得一位曾经参加“挑战杯”赛事的学生说过,“‘挑战杯’就像‘氧气’,帮助引燃学生兴趣这个‘氢气’,最后得出智慧的火花和结晶”。学生在追求创意、创新、创造的过程中,“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劲永远是第一位的。正如我校生科院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的王祥博士所说:“华农凌晨的月光常常伴随着我开启一天的忙碌工作。”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别人都去忙的时候往往不是你的机会,别人都不去忙的时候这才是你的机会。我们要为参赛学生这种勇于探究真理、敢于克服困难的拼搏精神喝彩。

为支持挑战的指导教师喝彩。“挑战杯”竞赛作为我国一项综合性、全国性的赛事,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领域的“奥林匹克”,为培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换个角度来看,“挑战杯”赛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所高校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水准,反映了一所学校学科建设和整体实力。指导教师作为学生作品的指导者和把关人,为赛事在正常轨道上前进提供了坚强保障。指导教师的参与,不仅保证了作品选题的前沿性和方向性,避免学生少走弯路,也教会了学生学做科研,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成功失败,养成不畏艰难、顽强拼搏、执着追求的精神。我们欣喜地看到,我校越来越多的专家教授加入到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支持创新创业赛事的行列,从作品选题、实验指导,到社会调研、论文修改,再到申报书填写、模拟问辩,无不凝结着指导教师们的一片心血。我们要为作品指导教师这种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喝彩。

为筹备赛事的志愿者喝彩。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从1989年首次举办,一项赛事能够持续近30年,能够得到这么多高校的重视,能够有这么多学生的参与,这背后凝结着各级共青团的支持和努力,更凝结着一大批志愿者们的心血和付出。“挑战杯”省赛筹备以来,我校学生综合服务大楼经常晚上灯火通明,筹备赛事的老师、志愿者经常加班加点。从作品分组送审、评委联系沟通、分数汇总统计、证书打印盖章、展位划分布置、闭幕式现场组织等等,每个环节都有我们可敬、可亲、可爱的志愿者的身影。闭幕式前几天,志愿者们挑灯夜战,连续几天熬夜到凌晨,第二天走路脚都发抖,可他们依然努力坚持了下来。“有一个梦,由我启动,把汗水融化成满脸笑容”用这句话来形容筹备赛事的志愿者再合适不过,因为他们就是帮助参赛学生启动梦想的人。我们要为志愿者们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喝彩。

青春新动能,挑战创未来。无论学校办学层次差异有别,无论学生作品获奖与否,经历之后再回首,每件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汗水和努力;每份努力背后,都蕴含着对未来的憧憬。我想,这便是“挑战杯”历时近30年,却依然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人生没有不可能,只要大家敢于追逐的自己的梦想,我们的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本文作者系南湖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校团委副书记 刘三宝)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