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王君超:从谣言传播视角谈媒介批评

核心提示: 4月20日晚,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君超做客我校狮子山讲坛,于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与青年学生一起从谣言传播的视角图说媒介批评。

南湖网讯(学通社记者 付鹏伟 王豪楚)4月20日晚,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君超做客我校狮子山讲坛,于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与青年学生一起从谣言传播的视角图说媒介批评。

王君超首先援引罗伯特·谢昂的话“批评大众传播媒介就是对人类的探索,这在孕育人类命运的用意上,比登陆月球更重要”点明媒介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让同学们思考“媒介是什么”。

他解释了“媒介”与“媒体”的区别:“媒体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实实在在的事物,而媒介则是传播介质的属性。”,在分析网络上盛行的几个谣言后,他提出:“当代社会谣言与辟谣常态化,在这个泥沙俱下的时代,我们需要辨认真伪的能力,成为优质的 ‘阅听人’。”

为反驳谣言无害论,他列举范冰冰、陈彩诗遭谣言攻击和福岛核电站事故引发的“谣盐事件”,指出谣言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巨大危害,严重时甚至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政局。王君超倡导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看谣言的危害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虚假的信息会造成信息紊乱,同时批判了“谣言是表达自由”“谣言自净论”“越辟越凶论”和“谣言是弱者的武器”等观点。

“如何做一个智者即优质阅听人呢?” 在详述了谣言的危害后王君超问到。“是否信谣考验智商,是否传谣考验情商,”他说,“这要求我们提高科学素养、媒介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他讲述了媒体素养的定义和媒体素养缺失的表现,并列举了新媒体素养的七个维度即求真理性、思想开放性、分析性、系统性、自信性、好询问性和成熟性。

除了谣言,煽情性新闻、视觉暴力、虚假新闻、媒体商业化、广告低俗化等等媒介乱象也被他其归置为“媒介奇观”。正是因为种种乱象的存在,当今社会才更需要媒介批评。王君超把媒介批评定义为“对媒介系统及其要素的分析和判断”并从理论、方法、实践三个角度介绍了媒体批评的方法。

审核人:韩伟

【人物链接】王君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传媒学刊》副主编,《光明日报》个人专栏作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批评与新闻学。著有《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第三只眼睛看传媒》《党报宣传艺术新论》等著作。曾获全国政协“两会好新闻”一等奖、人民日报两会好新闻一等奖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精品奖等多项奖项。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媒介 谣言 王君超
责任编辑:付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