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长江商报】鲜橙四季供应 折射供给侧改革福利

核心提示: 刘继红,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受JSPS资助四次在日本国立果树研究所合作研究,入选美国康奈尔大学唐氏学者(2013-2014)。现为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会、湖北省柑橘学会理事。

长江商报消息 中国柑橘种植面积和产量世界第一,已成多地“精准扶贫”首选途径

□本报特派记者 李璟 发自奉节

阳历四月,本是新鲜水果稀缺的暮春。然而,各种晚熟的桔橙、脐橙等柑橘类水果,如今仍从不同的产地向全国各地火热销售,保证新鲜水果“不断季”。通过一个小小的橙子,江西赣南、重庆奉节、湖北秭归等地吹响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角——淘汰落后品种、规模化种植、打响农业品牌、传统销售和电商结合,让各地果农们一批一批地脱贫致富。

重庆奉节:提质增效唱响品牌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数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资料显示,柑橘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世界第一大类水果,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农产品。世界柑橘种植主要集中于亚洲,其中中国柑橘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位。作为柑橘类水果中重要的一员,脐橙在我国长江三峡、赣南等地被广泛种植,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奉节县,地处“长江上中游柑橘优势产业带”核心地带,其柑橘栽培历史可以追朔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近年来,当地也通过大力发展脐橙产业,打造出“奉节脐橙”这一全国知名的地域品牌,带动全县果农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奉节全县柑橘产量约24万吨,预计产值15.5亿元,已销售脐橙65%以上,达16万多吨,主要销往成渝、东北、京津、江浙、云贵等地的中心城市及其幅射到的中小城市。但是,奉节县脐橙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元贵曾表示,奉节脐橙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是很高,离标准化生产还有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奉节脐橙整体品质和品牌价值。

目前,奉节全县种植脐橙50亩以上的大户仅有16户,30亩以上的有129户,一家一户零星种植的约7万户。因此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必须以果农为起点,从脐橙最根本的源头出发,巩固生产端产品输出质量,通过提质增效打造品牌价值。

去年,奉节开展了“好橙人家”评选活动,通过推荐、送样、评选、结果公示,最终评选出300户“好橙人家”。希望以他们为模版,进行标杆打造与推广,不断提高奉节脐橙产品品质,建立标准生产体系。

奉节县委书记杨树海认为,“提质增效”是全县脐橙产业发展的永恒话题。奉节脐橙品牌的本质在于“绿色生态”,一定要将“自然天成”的概念具象化、标识化,做好形象设计,提升品牌价值,真正实现从产品到商品、从商品到精品、从精品到极品的转变,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他表示,要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巩固奉节脐橙公共品牌,不断提升品牌价值,才能把脐橙做强、做大。

江西赣州:脐橙成脱贫致富第一支柱产业

2017年3月31日,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长利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忠欧将李克强总理捎来的100元脐橙款捐给了中国农业博物馆,并接受了博物馆颁发的《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证书》。

早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明经华受98岁高龄的于都籍老红军钟明之托,将承载着老区脱贫致富的成果、已是江西省及农交会品牌产品的“陈忠欧脐橙”转赠给李克强总理。总理看到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成果,非常高兴,愉快地接受了馈赠,并表示“心意领了,但脐橙不能白吃”,特意拿出100元钱,嘱咐一定要转交给果农。

“总理脐橙款”一直激励陈忠欧不断前进,他是众多赣南老区群众依靠果业致富的一个优秀代表。寻乌县作为赣南脐橙的核心主产区,赣南脐橙、寻乌蜜桔种植面积40多万亩,年产值超10亿元,寻乌蜜桔还被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 赣南脐橙、寻乌蜜桔产业风生水起,成了当地农民的“摇钱树”,实现农民增收的多元化。

长江商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经过40多年发展,赣南脐橙成为赣州市的一张亮丽名片,全市脐橙种植面积已达157万亩。数据显示,2011年赣南脐橙品牌价值达到32.11亿元,之后连年高升,2015年飙升至657.84亿元,2016年更是达到668.11亿元,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初级农产品类地理标志产品价值榜榜首。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赣州大力实施“兴果富民”战略,形成了脐橙优势产区,赣南脐橙从单纯的种植业发展成为集种植生产、仓储物流、精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赣州市果业局负责人介绍,脐橙产业是赣州百姓脱贫致富和政府精准扶贫的第一支柱产业。2015年全市脐橙种植面积157万亩、产量128万吨,实现脐橙产业集群总产值105亿元,其中鲜果收入58亿元,帮助25万种植户、70万果农增收致富;种植户户均收入2.34万元,果农人均脐橙收入8400元,占果农人均收入的85%;解决了100万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了苗木、生产、养殖、运输、销售以及机械制造、休闲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

对话

刘继红:

用技术帮助农民增收

刘继红,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受JSPS资助四次在日本国立果树研究所合作研究,入选美国康奈尔大学唐氏学者(2013-2014)。现为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会、湖北省柑橘学会理事。

长江商报:近年来,我国的柑橘栽培技术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

刘继红:近年来,我国柑橘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品种改良、结构调整和区划布局,一大批技术得到了运用,这对提高品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推动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作用。湖北省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引进和推广了一些技术,如隔年交替结果技术、起垄栽培技术、留树保鲜技术等,还示范推广了一批脐橙品种,包括秭归和兴山等地广为种植的纽荷尔和伦晚脐橙,目前在市场上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栽培技术上,大苗定植技术加速结果。此外,我们还与产地合作推广高品质栽培技术,例如生草栽培、缺素诊断和矫治等。

长江商报:如何利用科研技术推动国内柑橘产业的良性发展?

刘继红:现代的农业科研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教农民如何种树了,而是要将技术作为产业的要素加以考虑。例如华中农业大学每年都会派出大量的专家,带领团队深入到村中、山中,去取土、收集样品带回来试验研究,或者对当地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指导农民种植。同时,我们研发的技术注重实用性、经济性和持续性,最终目的是能让果农增收,促进产业的发展。未来我们还将围绕品种改良和品质提升开展工作,选育一批新品种,研发更多的提质增效和轻简化栽培技术。

长江商报:目前我国脐橙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又存在哪些问题?

刘继红:目前我国柑橘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出口量也在大幅上升。脐橙这两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赣南、湘南以及三峡库区,一些新的品种正在推广,早熟、晚熟等特色品种都有了发展。例如依托气候、地理位置等优势产区加强脐橙产业的发展,通过产地、品种和技术来调节成熟,目前我们已经达到周年供应鲜果的技术,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橙子。

但是脐橙产业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产区的品种仍然老化,一些果园管理不规范,危险性病害防控难。而且,在进行新技术品改的时候,多数农民起初都是不愿意尝试的,主要是担心新品种的品质和效益,这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我们会通过小规模示范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来克服这些困难。

长江商报:对于我国柑橘产业发展和市场营销您有哪些好的建议?

刘继红:我国脐橙产业要发展壮大,抓好供给侧改革是关键。首先应该要做好区域规划和布局,适地适栽,同时加强提升品质、创品牌建设。另外,还要加强采后贮藏运销,加强危险性病虫害预防和预警,加强老果园改造,加强品牌宣传做好实体和“互联网+”的营销工作。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用市场眼光谋发展、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补短板,走出一条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致富道路,这是未来最好的发展方向。其实从目前很多果农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缩影。

长江三峡地区,是我国最适宜种植柑橘的生态区之一。 本报记者 吴薇 摄

责编:ZB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