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狮子山讲坛:中华美学的成人之道

核心提示: 3月25日晚,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潘立勇做客狮子山,带来一场题为“中国美学的人文知识”的精彩演讲。

南湖网讯(通讯员 黄妍婷 佘诗琪)3月25日晚,由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主办,校学生会人文素质中心承办的第223期狮子山讲坛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厅拉开序幕。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潘立勇做客狮子山讲坛,带来一场题为“中国美学的人文知识”的精彩演讲。

在他看来,古希腊苏格拉底的超越现象看本质,希伯来生来的智慧以及印度释迦牟尼的人世间的烦恼都是由欲望产生的三中文化理念,都对现实的丰富性有所限制,而以老子为代表的中华人所体现的中华文化最具有人文特色。这种以人为本,具象地观察事物地理念,不需要人格化的神,只要行事恰到其分,圣人、佗就在自身。潘立勇详细解释了《易经》中的“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察天道运行规律,以了解时节的变化。注重人事伦理道德,用教化推广于天下。由此引出中华文化分为“人”“止”“化”三层境界。

“人”即以人为本。总的来说分为五点:一是重人轻物,如《论语·乡党》中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二是重当下轻彼岸,又如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不信神的孔子十分注重祖宗祭祀。此外,潘立勇还介绍了重视人而非宇宙的人本思维、物质而非理论的实用理性及重视人心而非人生的心本思维。

“止”即以止为度。“何为美?美即恰如其分,如孔子所言‘恰如其中’,中,是中庸的中,就像穿衣服,讲究时间地点场合,美的衣服只有在合适的场合才最美。”潘立勇讲道:“就像中华文化中对人和物的描写,不像西方,讲究黄金比例0.618,中国人只说美。写人美,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写景美,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化”即以化为育。“没有任何的话语,就是瞬息间的顿悟领会,也就是心学的精髓”,他说道,“人们说不好的东西有时候没那么差。”其次他还强调“乐”,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而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引申至教育应寓教于乐,寻乐顺化。

最后,潘立勇从兴诗、立礼,成乐三个角度出发,结合曾点的“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之乐总结阐述了审美与休闲的成人之道。

审核人:韩伟

嘉宾介绍潘立勇,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中华美学学会理事、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理事,兼任浙江大学人文旅游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的古典美学和文化哲学的研究,著有《朱子理学美学》《审美人文精神论》等十余部著作,现为中国美学研究领军人物。

责任编辑:付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