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南湖视点 > 正文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陈鷟:加强教材体系建设,为传统文化教育构筑坚实载体

核心提示: 在今年两会的“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就“传统文化教育”回答了记者提问。 陈宝生部长谈传统文化教育引发强烈共鸣,南湖新闻网特开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专栏,转载相关文章与广大师生校友共享。

当前传统文化教育要办四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教材体系建设——这是在刚刚召开的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谈到传统文化教育时所指出的。陈部长进一步阐释:“优秀传统文化有的是涉及规律性的、有的是涉及方法论、有的是涉及技术层面、有的是涉及审美层面。针对不同学段,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适合什么内容,教材里面就进什么内容。”这段话言简意赅,提纲挈领,为当前传统文化教育明确了首要任务,也明晰了工作思路,抓住了关键,也切中了时弊,体现了教育部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视、深刻理解和对现状的准确把握。

教材是教育的主要载体。近年来,由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需求的日益增强,传统文化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虽然有些教材也达到了一定水平,解了教育的燃眉之急,但总体上良莠不齐,在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和前瞻性等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严重影响制约着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显然达不到“固本”“铸魂”“打底色”的要求。所以说,加强教材体系建设,是今天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首先,它事关教育内容的全面系统和积极健康。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涵盖十分广泛。作为教材,在大的内容摄取和布局方面——无论是涉及规律性的、方法论的、技术层面的、还是审美层面的——都不应该有遗漏。同时,传统文化在整体上和每一方面都有着比较系统的知识建构,特别是“中国人怎么看待世界、怎么看待生命,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阐述得很系统”。我们在教材建设中都不能割裂,要努力给受教育者呈现一个相对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在保证体系相对完整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有精华,也有糟粕,还有很多与时代精神和现代生活不相适宜的思想和内容。因此,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还要慎重权衡,芟繁剪秽,确保思想、内容的精良与积极健康。

其次,它事关教育方法的科学合理和传承创新。教育必须遵循认知规律,方能确保效果。在教材体系构建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逻辑严谨,体例一致,难度安排有梯度,真正做到“针对各个学段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进入教科书。”形成一个整体上通盘考虑,大系统与子系统有机统一,既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和选择学习,又利于其整体把握的教材体系。另一方面,还要与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密切配合,要继承传统的经典诵读等方法,为终身回味、不断精进打下记忆基础,又要安排与启发、讨论、实践等新的教学方法相适应的内容,让记忆、理解、思考和实践各环节贯通学习的全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促进知行统一。

第三,从根本上说,它事关教育目标的正确明晰和顺利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以“固本”“铸魂”“打底色”为目的,具体从精神提升、人格塑造、知识建构、思想传承、审美培育、技能培养等各个维度和层面确立系统明确的教育目标。再围绕教育目标,以深入梳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提炼优秀传统文化中涉及的基本范畴,准确阐释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并挖掘其当代意义为重点,构建起系统的教材体系,使得传统文化教育有灵魂,有目标,成体系,增强教育的思想性和感召力,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确保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确保中国人重心不移,方向不偏,底色不亏。

总之,我们要努力通过教材体系建设,对学生“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以增强其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为传统文化教育构筑一个坚实的载体。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责任编辑: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