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湖北日报】再生稻大有可为

农大教授与种粮大户田头话农桑

核心提示: 2017年2月7日的湖北日报刊发稿件《再生稻大有可为 ——农大教授与种粮大户田头话农桑》,报道我校再生稻团队走到天门市华丰合作社的田间地头,与种粮大户,以再生稻为焦点,热议农业供给侧改革。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张爱虎 农民日报记者 何红卫 乐明凯)4日,农历正月初八,许多地方还沉浸在喜庆祥和的年味之中。华中农业大学植科院教授彭少兵率领学校再生稻研究团队成员黄见良、崔克辉、周广生、聂立孝、张国忠等教授,赶到天门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田间地头,与天门市相关领导,天门市、沙洋县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种粮大户,以再生稻为焦点,热议农业供给侧改革。“合作社种植再生稻的经济效益,已大大超过了原有的早、晚稻和‘中稻+小麦’的种植模式。”华丰合作社理事长吴华平介绍,该社2014年尝试种了300多亩再生稻,效果不错;2015年扩大到800亩,再获成功;去年配合稻鳅共生模式,连片种植再生稻1.2万亩,虽经历大灾,总体算账还是有赚头。今年还会继续调整种植结构,将再生稻扩大到4万亩。

吴华平采用全程机械化种粮,算盘打得好。在他看来,一亩再生稻第一季收1200斤,第二季按500斤算,通过稻鳅共生,打富硒牌、有机牌,效益是普通稻米的数倍,这还不算泥鳅的价值和节省的成本。

2009年以来,在农业部和省农业部门支持下,华中农大彭少兵团队,组织再生稻关键技术攻关,创建了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我省机收再生稻推广面积逐年攀升。“机收再生稻与中稻和双季稻相比,优势在于七省二增一优,即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药、省秧田、省季节、增产、增收和米质优。”彭少兵介绍,综合示范试验证明,机收再生稻比一季中稻增产53.85%,每产1吨稻谷减少农药用量20%,肥料利用率提高6.8%,产品外观与口感均显著提高。发展再生稻不仅能保障粮食安全,还能提供优质安全的粮食,符合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专家与吴华平的对话,激发了种田大户们对再生稻的兴趣。

天门艾丰合作社理事长林艾华说:“我们合作社有3000亩田,看着华丰去年搞再生稻很成功,很羡慕,今年也想搭技术顺风船全部改种再生稻。”专家提醒,先试种再扩大。因为再生稻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把好五个关口:一是选种关,品种一周之内要齐穗;二是水源关,再生稻要在大田生长6个月,既要灌得进,又要排得出;三是施肥关,一定要把底肥施足;四是病虫关,前期注重防控稻瘟病、纹枯病;五是收获关,再生稻头季稻谷会在8月中上旬集中上市,要看机械收获及烘干设施能力跟不跟得上。

前来学习的沙洋县拾回桥镇张新村种粮大户张书海,就再生稻品种、产量、播期、肥水管理等问题问个不停。“只要管理技术都达标了,大面积种植产量到600斤左右没问题”。华中农大植科院副院长黄见良教授解答,沙洋地区再生稻适宜种植‘丰两优香1号’等品种,3月15日播种,最迟不超过3月20日。施好促芽肥和促蘖肥,两次肥都施了和没施的田块对比,第二季产量会有150斤的差别。

彭少兵表示,今年,该团队将为合作社推荐更合适的再生稻品种,提供再生稻专用肥配方,把合作社再生稻米纳入团队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在社员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方面全力支持。

责任编辑:兰涵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