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园林学院探索研究生国奖评选工作创新

核心提示: 园艺林学学院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方面采用创新评审形式:分类评价、全外院专家评价、交流互动式评价。此举更加注重科研潜质的评估,意在树立激励导向。同时,园林院将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公开答辩会做成全院的学术交流会,探索研究生国奖评选工作创新。

南湖网讯 (通讯员 肖晗 张楠)  园艺林学学院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方面采用创新评审形式:分类评价、全外院专家评价、交流互动式评价。此举更加注重科研潜质的评估,意在树立激励导向。同时,园林院将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公开答辩会做成全院的学术交流会。

国奖创新评审形式——分类别评价,注重科研发展潜质

10月18日,园艺林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公开答辩会于园林院新楼204报告厅举行,匡汉晖教授和园林院院长程运江教授应邀参加。本次评审与传统奖学金评审不同,主要表现为:分类别评审、第三方评审和注重科研潜质。此举意在实现对以“已取得科研成果”为导向的传统评审方式的突破。其中,分类别评审形式将此次申请国家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分A、B两类进行评审,A类保留传统的评审方式,注重申请者的科研产出(即学术研究成果,以高水平学术论文为主),B类则注重申请者的科研创新能力、科研潜质和发展,相对忽略已经取得的部分科研成果。

这次评审形式的改进使得申请国家奖学金的人数由2015年的9人增加到2016年的18人。此外,学院自2015年开始坚持“第三方专家评审”的形式,邀请院内外专家进行交流评价,保证评审的相对公平。此次来自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杨芳、谢卡斌、刘立军、汪波、赵剑等老师,资源与环境学院蔡鹏老师,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严顺平、胡红红、代明球、端木克强老师参与A类或B类评审,与答辩者关于学术进展进行深入交流。

匡汉晖教授着重强调了学术道德规范问题。他表示,国奖评审不能只拿文章来评测,各个学科由于研究领域、方向和课题难度的不同,在发文章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奖评审应该就研究生科研投入程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是“讲”的能力来评测;对于各个申请国家奖学金的研究生来说,申请国奖的目的不是为了奖金,而是在于不断提高自己。

在注重科研潜质方面,学院不仅开设了博士研究生B类国家奖学金奖项,而且在评审过程中着重评测申请者的科研潜质。这次评审形式采用了“15+5”的形式,即申请者就评审内容进行15分钟答辩展示,并接受评委老师5分钟内的提问。同时,申请者还需展示科研记录本。

一箭双雕,学术报告交流从博士国奖评审开始

园艺林学学院将此次公开答辩会定位为“一场特殊的学术报告”。众所周知,在竞争环境下所展示的成果最为深刻、生动。此次所采用了全新的评审形式,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此举来源于对园艺林学学院2012-2015年度四年间学院对国家奖学金获奖同学学术成果的跟踪调查结果的分析。结果显示,国奖的导向应是鼓励学生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而不仅是对已取得成果的褒奖。

博士研究生朱峰同学认为这样的评审制度更加有利于竞争,激发研究生们的科研热情,有助于提高全院的学术水平。

硕士研究生刘艳妮表示,各位优秀师兄师姐们的展示是一场学术盛宴,从展示中,她感受到科研严谨务实的态度,看到师兄师姐们付出的巨大努力。好的科研成果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她会学习各位优秀的师兄师姐们,提升自己并努力科研。

学术报告创新从国奖评审开始,此次国奖评审形式的初次应用获得了较好反响,是全校学术报告的创新的有益尝试。

审核人:

责任编辑:喻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