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青椒】青年教师“跨界”学制茶与品茶(2)

核心提示: 10月15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园艺林学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四期青年教师跨学科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行茶思道”如期举行,活动内容包括参观茶园基地、采摘秋茶、体验茶叶加工、茶叶审评、茶艺观赏等,近30名青年教师参与此次体验活动。

烹就新茶鉴名茶,感官审评识茶韵

青椒们学习生活茶艺
“青椒”们学习生活茶艺 

秋日的午后,暖意浓浓。园林院205茶叶审评室,更是茶香四溢。“青椒”们正兴致勃勃地体验专业茶叶审评过程。他们既将品尝上午自己手工制作的绿茶滋味,还将品味我校特色茶叶——华农绿针、华农红韵的独特风味。

黄友谊从专业的角度介绍了审评绿茶的方法、过程,以及如何评判茶叶的等级。黄友谊说,所谓茶叶审评,就是审评人运用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辨别能力,对茶叶的外形、色泽、匀整、净度、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八大品质因子进行评比,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黄友谊还重点介绍了红茶和绿茶审评时在闻香气、品茶汤、观叶底等方面的区别,纠正了大众品茶的传统误区,引导大家以科学的方法品茶,以安全的方法品茶。

谈及我校特色红茶和绿茶的品鉴方法,黄友谊说:“我校华农红韵属于红茶,发源于云南大叶种。这种茶的生长环境特别独特,因此十分珍贵。云南简称为‘滇’,此茶也就称为‘滇红’。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一种天然花果的浓香,不同的人在审评时能联想到不同的花香、果香或者花果的混合味道,请大家闻完茶香后告诉我你闻到的是哪种香。”“而华农绿针的茶多酚含量高,入口略有涩味,但回味无穷、醇厚较鲜,何不体现了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谈到具体操作,黄友谊建议在两种茶品尝的间隙喝点清水防止味蕾钝化,恢复舌头的灵敏度,品尝时要把茶水含在口腔内回旋,细细品味在喉咙间回甘的感觉。理学院吴萍副教授在品尝了三种茶叶后表示:“华农红韵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花香宜人,汤色红润,味道甘甜纯正,而华农绿针给我的感觉是入口超苦,但细细品味却很有回味,而我自制的茶虽然入口更柔和,却没有余味。”她的品茶体会得到了黄友谊的肯定。

品完回味无穷的茶汤后,“青椒”们还在黄友谊的指点下细心观察剩余的叶底(俗称茶叶残渣)。经济管理学院胡海华老师说:“对比华农绿针、华农红韵和自制茶,特色茶质量还是好些,叶底排列整齐,根根规整,而我自制的茶叶残渣就乱糟糟地成为一团。”

体验茶艺畅舒情,玉盏金瓯明妙心

青椒的自制茶PK华农绿针,华农红韵(从左往右)
“青椒”的自制茶PK华农绿针,华农红韵(供图:贾瑞清 祝博)

下午四点,“青椒”们走进耕读茶室,还没进门就被古色古香的格局布置、精致古朴的茶盏茶瓯所吸引,顿时潜下心来。

校茶文化协会会长杨芳同学身着白色旗袍,端坐室内一角。她先给大家烹上了学生们自制的香茶,在老师们静静品茗之际,古琴拨响,生活茶艺表演开始了。杨芳把取茶洁具、手托茶杯旋转闻香、投茶浸润到分茶谢客一套动作展示得行云流水,举手投足皆顺应音乐的起承转合,给人优雅娴静之感。杨芳说,品茶源于生活,茶艺高于生活。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素有客来敬茶的习俗。最后的分杯谢客有个说法,叫茶斟七分满,留得三分是人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简约、含蓄、象征,我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见一斑。青椒们屏息凝神,托腮静听。演出完毕,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谈到生活茶艺与科学品茶的不同,黄友谊诙谐地说:“刚刚我们在专业审评室是用科学的眼光分辨茶质,但是情随境迁,现在我们换了环境,来到耕读茶室,品出的茶味肯定也不一样,这就是生活。”公共管理学院周晓熙副教授说:“这些木制的器具,古雅的色调让人感觉非常安静舒缓,我觉得在这里品茶真的很放松很平和。”

活动结束时,工学院徐勤超老师说:“今天一天的活动,内容相当充实,形式丰富多彩。当初我仅仅是抱着多了解一些关于茶叶鉴别的知识来的,体验后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希望学校今后多组织此类跨学科体验活动,既能增长我们青年教师的个人见识,也能帮助我们了解相关学科和专业,对我们今后的日常教学和教学改革工作大有裨益。”

审核人:肖湘平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李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