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王永红做客“三农”讲坛

核心提示: 10月14日下午,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王永红研究员做客植科院“三农”讲坛,作了题为“Molecular mechanism underlying rice shoot gravitropism and tillerangle”的专题报告,我校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南湖网讯(学通社记者 袁梦 李玉汝)10月14日下午,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王永红研究员受我校尹昌喜老师邀请做客植科院“三农”讲坛,作了题为“Molecular mechanism underlying rice shoot gravitropism and tillerangle”的专题报告,植科院、生科院、园艺林学院等学院的师生百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中,王永红分析了拟南芥和水稻的分枝模式、特点及两者在分枝层面的联系与区别。接着,她以LA1调控水稻分蘖角度的分子机理作为报告重点,介绍了la1突变体的发现与克隆过程、LA1互作蛋白以及下游抑制子的挖掘过程,展示了LA1在调控水稻分蘖角度方面的研究进展。王老师的报告表明:(1)LA1是调控水稻分蘖角度的关键因子;(2)LAIP1通过与LA1互作并调控LA1的亚细胞定位,进而调控水稻分蘖角度;(3)LA1参与早期的重力反应;(4)作为一种抑制分枝的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Sls)在调控水稻分蘖角度过程可以不依赖LA1。

王永红在报告上讲述了她与团队成员克隆la1基因的艰难历程、分享了成功克隆la1基因的喜悦。她感叹道:“这个实验‘太困难’,需要团队协作和对科研的激情、需要恒心和耐心。科研不是一蹴而就,其背后的汗水只能默默体会,只有脚踏实地并努力坚持,才有可能收获成果的喜悦。”

王永红的研究领域是植物形态建成的遗传调控。主要以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为材料,通过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及组学等手段研究高等植物分枝形成的调控网络。重点解析植物侧生生长点建立、休眠与激活及分枝角度控制的分子机理,同时挖掘对产量有贡献且可利用的基因资源。她在Nature、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loS Biology、Proc Natl AcadSci USA、Plant Cell、Cell Research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四十篇。

为了促进华中农业大学与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的合作与交流,王永红向师生们讲述了目前他们实验室的研究项目及进展,并欢迎热爱科研、敢于挑战的师生前来交流与合作。

审核人:尹昌喜

责任编辑:付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