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耕读路上,与岗位科学家同行

核心提示: 今年,学校发动20余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或团队成员,带领学生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咨询、产业调研、生产指导和社会观察等工作,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索出了一条“岗位科学家+学生+产业基地”的实践育人新模式。

南湖网讯(通讯员李海萌 陈晗 学通社记者谢子凌)“科学家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样样擅长,面面俱到。但身为知识分子,一定要力争研究透具体科学问题,力求为社会做出科技贡献。”站在虾塘边,水产学院顾泽茂教授和一同前来开展社会实践的学生说道。

2016年暑期,学校动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或团队成员带领学生组成20支“与岗位科学家同行”实践团队,在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顾泽茂带领的以小龙虾养殖与销售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历时20余天,足迹走遍了湖北孝感、潜江、荆州等地的小龙虾养殖、销售集中区。

教:科学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错误

臭气熏天,蚊虫飞舞的羊舍挤满了人。一身泥水的植科院周广生教授,还时不时抓起羊舍饲料问东问西,周围的几个年轻人戴着口罩都有点忍不住羊舍的臭气,他好像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些。

这是他第一次带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不管是下羊舍看饲料还是到青贮窖闻“酵香”,他都是亲力亲为。用他的话来说“实践是检验科学的唯一标准,科学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错误”。

在学生眼里,周老师有两副“面孔”。平时生活中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甚至有些童心未泯。和大家开玩笑,拍照搞怪样样行。一到要搞观察测试,他就像换了个人,变得“六亲不认”,一脸严肃,一丝不苟。谁要是不认真,他会毫不留情的批评。周广生经常说,“实践就是实践,不能当做玩笑。科研人员就像是解放军一样要冲在科技的最前沿,不然每一次疏忽可能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团队的王同学说到:“在学校做实验时,我有时很不认真,实验错了老师批评我,我还满不在乎。今天看到周老师的言行才让我觉得很惭愧,这才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态度”。

思:发现和解决问题

水产学院顾泽茂教授带领以小龙虾的养殖与销售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在虾塘边奔波了20余天。

从实地考察小龙虾的生长环境,帮助养殖户解决碰到的技术问题,再到广泛调研小龙虾养殖户的经营状况、探索完善小龙虾养殖技术标准,团队不停地思考、梳理着小龙虾养殖中的“大学问”。

以往的小龙虾养殖技术指导主要依靠传统农技服务体系,由省到市、由市到县、由县再到分散的养殖户。几个市、十几个县、数万养殖户,遇到集中爆发的疾病,省里想快速开展技术指导,很难及时落实。同时,零散的养殖户想向专业农技人员咨询,也往往“咨询无门”,农技服务效率相对低下。实践团的同学便和顾泽茂教授共同创建一个微信公众号,养殖户在今后出现什么问题能及时向科学家反馈,科学家也能把有用的技术迅速传递到养殖户手中,在养殖户与科学家之间搭起了“互联网+农技咨询服务”平台。

“这个微信公众号的作用很明显。这要感谢同学们,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我这个老师也要向同学们好好学习呀”,顾泽茂感叹道。

学:寓教于乐,各方收益

今年,学校发动20余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或团队成员,结合产业发展和产业链特点,带领学生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咨询、产业调研、生产指导和社会观察等工作,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农、知名、爱农、兴农”,探索出了一条“岗位科学家+学生+产业基地”的实践育人新模式。

对于参与实践行的本科生来说,和岗位科学家们一起走进田间地头,和种植大户、养殖业主深入交流,能够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园艺林学学院设施1401班王嘉颖说,“当我们每每因为温室里闷热的环境烦躁不已的时候,老师却在仔细地观察着种苗的长势,为我们认真讲解。这让我明白“科学家”并不远,他们就在我们的周围,关注、帮助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而他们的科学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对于企业来说,岗位科学家领衔的实践团既能给企业的生产提供及时指导,又搭建起了长远校企合作的桥梁。山东寿光市新世纪种苗有限公司负责人对带队指导学生实践的别之龙教授表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与社会联合育人的有益形式,有助于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技能。企业很需要这样的人才,更希望多一点实践行的活动来“订单式”培养企业直接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岗位科学家们也为活动“叫好”。国家麻类产业体系栽培与耕作岗位专家刘立军副教授在咸宁市苎麻实验基地与学生同吃同住,零距离交流。他有感而发,“这一场实践行,既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大课,更是一次和学生交心谈心的宝贵机会,切切实实地增进了师生感情。”

与岗位科学家同行,不啻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新探索。

审核人:张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