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问学斋·走进实验室:师生一起聊科研

核心提示: 6月15日晚,“走进水稻种质创新实验室”活动在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此次活动标志着为期一个月的“问学斋·走进实验室”系列活动正式结束。在活动中,师生之间密切交流,携手共论科研之道。

南湖网讯(通讯员 丁夏莉 石思黔)6月15日晚,“问学斋·走进实验室”系列活动第十六场“走进水稻种质创新实验室”活动在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余四斌教授等与现场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此次活动的举行也标志着为期一个月的系列活动正式结束。

在这一个月里,“问学斋·走进实验室”系列活动共举办了17场(含农学1502班班级专场),涉及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病理学研究室、昆虫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室16个;姜道宏、余四斌、李霞、王满囷等40余名专家教授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互动;累计304名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学生求知问学的虔诚态度可见一斑,专家学者的风采得以彰显,科学研究的魅力尽显无余。

学生:科研仿佛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农学1501班的王杰对于“走进实验室”有着极高的热情,参与了近十场活动,他说:“‘问学斋’让我们了解植科院、了解科研最前沿、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形势与需求。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老师们都非常友善,为我们介绍实验室的情况,让我们感到科研仿佛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李霞教授给王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老师不仅将固氮研究做到了国际前沿,给人以女强人般的敬佩感;而且还像人生导师一样给予我们谆谆教诲,有种母亲般的亲切感。”

“问学斋”活动的开展也让同学们对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植保1503班的王浩然谈到:“通过参加活动,我对实验室、对科研、对专业都有了新的认识。就拿大头金蝇来说,它是日常生活中令人头疼的害虫,但它在实验室里摇身一变就可以成为很好的传粉昆虫。”

农科张之洞班的白雪是“问学斋”的主持人之一,主持了多期活动的她发现每位老师都十分和蔼可亲,师兄师姐们也很友善。“印象最深的是植物激素实验室,不仅仅因为我个人对尹老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看好植物激素的前景,更多的是觉得尹老师是个很有想法的导师,实验室也有着良好的精神面貌。”

老师:本科生进实验室,要深思熟虑并有定力

6月12日上午,同学们在“问学斋”负责人的带领下走进了基因楼,参观了李霞教授领衔的大豆生态固氮团队实验室,并与李霞教授及其团队成员进行了交流。活动结束后,李霞教授表示:“参与的学生很活跃,踊跃提问题,积极互动;有的还读了我们的论文,有想法、有行动,这非常好。”

李霞教授同时也提及了学生在实验室时间投入上的问题,她说:“实验室目前有一些参加‘硕彦计划’和自愿来实习的二、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很努力,但因为课程压力等问题,学生们总是挤出时间,十分匆忙,有时候连交流的机会都很少,学到的东西多但却碎片化。” 李霞教授建议,课程太多的学生应尽量延后进入实验室,不至于让自己过于疲惫,也能提高在实验室的学习效率。

“活动中我真切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王满囷教授说道,“大学最重要的就是你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成长。在大学里,你有时间去思考人生,有时间去实践各种你想做的事,有机会在犯各类小错误的过程中不断地进步。”王满囷教授提到,进入实验室后,本科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安排好各方面的工作,不要让科研或课程学习产生矛盾。他认为师生间的交流也十分重要,有些学生到实验室后发现老师的工作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忙,担心找老师讨论会影响老师工作,一定要克服这种心理。

余四斌教授也认为活动能够增进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让学生熟悉科研环境、锻炼动手能力。他建议同学们平时多读书、多读文献,鼓励有科研兴趣、有进一步深造打算的本科生培养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为尽早进入实验室做好准备。

“根据以往经验,本科生刚进入实验室时会不知道做什么,这很正常。这也正是为什么本科生要尽早进实验室,尽早度过这一关。如果一个实验室让新生没有不知所措的感觉,没有未知的、深入的知识去探索,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去那个实验室学习。”董五辈教授讲道。

据悉,“问学斋·走进实验室”系列活动在举办过程中还设置了“学术交流班级风尚奖”。按照各班级同学参加活动的签到记录并结合专家教授对交流活动的效果评估,农学1501班获得第一名。

审核人:张贵礼

责任编辑:沈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