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华北理工大学王希胤教授做客我校“信息逸站”

核心提示: 恐龙是否吃草?禾本植物进化有着怎样的序列脉络?6月19日,华北理工大学王希胤教授做客我校“信息逸站”,为师生作了一场关于“植物比较基因组学”的报告。

南湖网讯(通讯员 舒成城 宋佳明)6月19日下午,华北理工大学王希胤做客信息学院“信息逸站”,在逸夫楼C314会议室作了一场关于“植物比较基因组学”的报告。

王希胤对禾本科作物中8种植物的10个基因组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并有了一些“有意思的发现”,即水稻是禾本科进化最慢的物种之一。他和他的课题组还更新了禾本科植物进化史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据悉,很早以前,科学家基于有限化石证据推测,恐龙是不吃草的,因为在恐龙灭绝时,草还没有产生。但从新发现的恐龙腹中花粉的化石证据表明,恐龙不仅吃草,而且吃的草已发生了禾本科主要类群的进化和分离。结合全基因组水平的共线性同源基因分析及最新化石证据,王希胤课题组重新确定了禾本科作物的分歧及相关的一些重要进化事件发生的时间:近1亿年前,在禾本科植物的共同祖先中发生了一次全基因组加倍,7000万年前麦类和稻属的共同祖先与玉米、高粱及谷子的共同祖先分开;约6000万年前稻与麦分歧;4000万年前高粱和玉米的共同祖先与谷子分开;而2600万年前,由于一次(玉米所特有的)全基因组加倍事件,一个新物种——玉米产生了,并与高粱分开。

报告中,王希胤说:“最令我得意的是,我终于解决了一个令我睡不着觉的问题。”基于植物多倍化后染色体数目增多并在一定时期内减少的情况,他进行了独创性深入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并结合人类等哺乳动物、酵母等真菌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明确提出以染色体端粒为核心的染色体数目减少的理论机制。

审核人:陈玲玲

 

责任编辑:姚妤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