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王伟做客水产讲坛 讲述水产动物与环境胁迫

核心提示: 6月3日上午,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博士后王伟做客水产讲坛,在水产学院109报告厅作了题为“水产动物适应环境胁迫的生理学和组学综合研究”的专题报告。此次报告由水产学院院长王卫民主持。

南湖网讯(通讯员 张肖洁)6月3日上午,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博士后王伟做客我校水产讲坛,在水产学院109报告厅作了题为“水产动物适应环境胁迫的生理学和组学综合研究”的专题报告。报告由水产学院院长王卫民教授主持,70余位师生代表聆听了本次报告会。

报告伊始,王伟简要介绍了自己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水产遗传育种、水产动物繁殖与发育和水产动物抗逆应激分子机制。他就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了两方面的报告。

首先王伟以滨螺为模型说明了滨螺在高温胁迫下休眠模式的生理状态。滨螺是一种栖息于潮间带上层的海洋腹足动物,王伟通过对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构建了滨螺参考转录组序列并探讨其适应温度胁迫的遗传机理,阐明了不同种群的热耐受力、基因表达差异和系统亲缘关系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进化因素对相关基因调控的影响。他最终得出结论认为,在高温胁迫下,滨螺进入休眠模式,代谢活动显著减弱,此时动物免疫力相对较低,而对免疫相关基因的调控则有助于保护本体免受病原入侵的威胁,并且心脏活动相关通路的富集也说明滨螺需要调控心脏的活动以适应休眠后的低代谢状态。

他以厦门、香港和新加坡三个地区的滨螺种群为代表,进行了对比,并总结到,在三个种群中有着相似表达变化的基因包含着很多具有重要功能的基因,例如分子伴侣、转录因子、信号转导基因等,这些基因的特异表达调控对于应对高温胁迫至关重要,在进化的过程中很可能受到了稳定性选择的影响,因而在不同种群中表现出一致的调控模式。

随后,王伟又以美国最重要的经济水产品种之一蓝蟹为对象,介绍了他的研究工作,即通过深入分析蓝蟹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探索其自然种群适应不同盐度的基因组学机理,为制定相关保护措施提供依据,并助力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他指出通过比较不同种群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差异,可阐明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并有助于识别与不同表型相关的基因。

报告中,王伟还对传统观点“海洋无脊椎动物存在幼体漂浮期,不同种群间可自由进行基因交流,阻止遗传结构的产生”提出了质疑。

最后,梁旭方教授就报告内容对王伟进行提问,指出水产动物适应环境的胁迫机理是目前水产方面的研究热点,两人对此进行了深入交流。

审核人:李俊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水产 种群 遗传 滨螺
责任编辑:张世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