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青春 > 文体活动 > 正文

【读书月】真人图书馆相约山水中的文学与音乐

核心提示: 5月下旬,“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之《山水与文学》《山水与音乐》在我校图书馆举办。文法学院教授李利民分享山水与文学的故事,校团委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教师沈希飞讲解山水与音乐的联系。

5月下旬,“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之《山水与文学》《山水与音乐》在我校图书馆举办。文法学院教授李利民分享山水与文学的故事,校团委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教师沈希飞讲解山水与音乐的联系。

李利民谈山水中的文学

真人图书馆山水与文学老师(郑茹瑛)
 李利民讲述童年经历(供图 郑茹瑛

从先秦时代《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汉末建安时期曹操的《观沧海》,再到南北朝时期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山水、自然、诗歌似乎有密不可分的联系。5月21日晚,文法学院教授李利民做客“清音”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与我校师生分享山水与文学的那些故事。

生于苦难年代的李利民,谈起童年,挑重物、打猪草、插秧割稻是他难以忘怀的记忆。成长在风景秀丽的农村,他从小便在劳动中与自然接触,在山水中启蒙人生。

李利民回忆,长期劳作的他,对于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深谙于心。在安静的油菜花地,稚嫩的他思考着油菜花的生长过程。李利民笑言:“我想到五月份成熟后的油菜花,它们饱满等待收割。而眼前的油菜花,水嫩娇小,时间逝去,它们无声无息地吸收、成长。在这样一个反思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读书以充实行囊,于我而言是多么的重要。”从一个天性十足的孩子,到一位认真读书的少年,李利民在山水中体悟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并一点点开阔了眼界,走出了村庄。田埂、山丘、河流、树木,每一处自然之景都有他读书的身影,人生的喜怒哀乐,从此皆融于山水之间。

进入大学后接触了更多的文学作品,李利民欣喜地发现,古往今来,欣赏、歌颂大自然的作品从不缺少,而执着于追求美的他也从未孤独过。优秀的中国古代诗词作品都有山水的身影,诗有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词有苏轼的《前赤壁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小说有《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西游记》打斗场面对山水之美的描写。“人类的全部情感通过与山水自然的结合表达得淋漓尽致。春夏秋冬,禽兽鸟虫,自然风物载以精美的诗词,便有了千古流传的经典作品。”李利民介绍说。

在李利民看来,真正的山水诗派由谢灵运开创。“什么是山水诗?”李利民对此进行阐述,山水诗在题材方面需要描写山水之美,写作方面需带着审美创作。在场同学分享了自己最喜爱的山水诗作品,包括王维《鸟鸣涧》、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此外,对于山水诗的主旨问题,李利民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主旨不是描写山水的诗,只要符合题材和审美两方面要求仍可看成山水诗。

“节奏是诗词本质性的要素”。李利民分别邀请了三位在场同学朗读曹操《观沧海》,同时提出朗诵不一定要断开每一句,指出同学们朗诵的误区。“回归山水,唤醒本色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我希望通过成立吟诗社等相关文化组织,唤起年轻人对山水诗词的热爱。”李利民传授山水诗的相关知识,倡导学生回到自然山水中传承文化本色。

活动最后,李利民说到,欣赏山水诗词重在陶冶情操,强大内心。李利民鼓励学生们培育个人的人文素养,传播理想的人文情怀,在华农广袤的土地上播种文化的种子,“绿化”我们最美的大学校园。

沈希飞话山水中的音乐

全场的观众们 供图李睿昌
活动现场(供图 李睿昌 

5月25日晚,校团委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教师沈希飞做客“清音”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主讲山水与音乐的联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养一方风情,一方山水孕育一方音乐。”沈希飞对比了各方山水与音乐,对山水是如何孕育音乐的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说明。他说到,北方有辽阔的草原,所以音乐旋律悠长,节奏简单;南方的山灵秀,音乐小调居多,如《茉莉花》便是自我陶醉的小小情调。“可以这样说,北方是情怀,南方唱的是情调。”

沈希飞说,我国中部较其他地方而言,生活方式多样且生活气息浓厚,因此音乐大多是互答式歌曲,更像是多人交流。西部如新疆舞曲节奏复杂,西藏歌曲高亢嘹亮,而东部沿海一带,音乐节奏平稳,他解释到,这是因为沿海的渔民希望海面风平浪静。“与其说,山水孕育了音乐,不如说,音乐孕育了生活。”沈希飞提到自己很喜欢陕北民歌,他认为距离天地最近的地方是黄土高原,北方草原的长调像呼唤,黄土高原的《信天游》是呐喊。

音乐表达山水,提起山水与音乐,大多数人便想到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人们见山水,有感而发,于是用音乐表达出来。沈希飞说:“音乐表达了山水,但音乐更像是在表达一种情怀。”他现场播放了捷克作曲家斯美塔娜的《沃尔塔瓦河》,认为这首音乐不仅仅表现了河的风光,展示的更是个人情怀与民族自信。谈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沈希飞说:“当我看到了黄河,看到了历史过去。当我看到长江,看到了祖国发展的未来。”

“爱生活讲情怀,处处都是山水,眼中都是音乐,生命里都是点点滴滴的感动。”沈希飞这样总结山水与音乐。他说,音乐作为人的伙伴,应该让它走进生活。音乐净化心灵、倡导向真向善向美,具有“润物有声”的情绪调节作用。

在互动提问环节中,当被问及《他乡明月》小说中美国教授喜爱中国《走西口》歌曲这一现象时。沈希飞说:“虽然我们阅历体会不同,但是最真挚的情感是能打动人的,因为音乐无国界,它既是时间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

学通社记者:曹牧曦 赵靖雯 李爱英 程清远

审核人:兰涵旗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沈希飞 音乐 山水
责任编辑:耿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