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文法学院专家学者专题学习“5.17”讲话精神

核心提示: 5月20日,文法学院召开院中心学习小组扩大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与会专家教授表示,作为我校法学、社会学、新闻学、人口学等学科建设单位,我们深感责任与使命重大,学习领会习总书记“517”讲话精神,对文法学院教师来说,无论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还是开展教学科研等工作,都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南湖网讯(通讯员 霍军亮)5月20日,文法学院召开院中心学习小组扩大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与会干部教师结合学习,谈了体会。

青年教师李祖佩博士、狄金华副教授认为:讲话要求我们应立足中国改革开放实际,顺应社会大变革,推动社会科学大发展,产生与我国、与中华民族复兴发展相匹配的社会科学成果。唯有这些成果产生,我国的软实力才能得到实质性提升。

张翠娥教授表示,要把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教案中、课堂上和论文里,立足中国大地,围绕国计民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用事实说话,用数字证明,以情化人,以理服人,努力讲好中国故事。

万江红教授谈到,作为社科学者,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就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积极开展富有时代性、专业性的学术研究,吸取国外经验的同时不忘发展本土理论;应重视高校哲学社科育人功能,在完善学术体系的同时,培养出合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后备军。

田北海教授认为,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勇担使命,有创见、有作为。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握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方向,解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解决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导向问题;锐意创新,为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原动力。

李长健教授表示,总书记讲话启示我们:我国农村法治研究只有以农村改革与发展实际为起点,从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更具主体性、原创性的新观点和新理论,构建既具农学特质,又有法学支撑意义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同时,还应加强对农业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党中央治理农村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作为高校教师,应立志做“服务三农”的大学问、真学问,开展更多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从农村法治现实中找问题,在农村法治实践中寻答案,在农村法治创新中求突破。

钟涨宝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即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也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体现继承性与民族性、原创新与时代性、系统性与专业性等特点;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建设,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明,借鉴国外经验,立足中国经验,面向人类社会发展。总书记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文法学院作为我校法学、社会学、新闻学、人口学等学科建设单位深感责任与使命重大。

彭彬同志在总结中强调,学习领会习总书记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对文法学院教师来说,无论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还是开展教学科研等工作,都有重要的导向意义和很强的针对性。我们要把学习领会这次会议精神与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结合起来,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在立足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三农”法治建设,逐步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华农特色的农村社会治理研究体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更大的贡献;同时,在加强农村社会学、三农法学教材建设方面,总结提炼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为国家民族人民立德、立言中展现和实现自我价值。

审核人:彭彬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