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社会服务 > 正文

我校在部属高校定点扶贫调研会上作典型发言

核心提示: 4月13日至14日,教育部在湖南省隆回县组织开展了直属高校定点扶贫集中调研活动和交流会。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出席活动。教育部在交流会上部署了“十三五”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我校副校长姚江林参加调研活动,并在交流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

南湖网讯(通讯员 余华俊)4月13日至14日,教育部在湖南省隆回县组织开展了直属高校定点扶贫集中调研活动和交流会。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出席活动。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44家直属高校领导实地考察了湖南省隆回县定点扶贫项目,交流了“十二五”定点扶贫工作经验。教育部在交流会上部署了“十三五”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我校副校长姚江林参加调研活动,并在交流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

姚江林在发言中,重点介绍了我校定点扶贫建始县的“六个一”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即“围绕一个特色产业,组建一个专家团队,设立一个攻关项目,支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专业合作社,助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并介绍了我校以“智力+帮扶”为抓手,通过输入一批技术力量、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浇灌一批祖国花朵的“三个一批”教育扶贫举措。

交流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对“十二五” 期间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各直属高校在帮助贫困地区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助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升级、支持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为贫困地区提供多样化决策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朱之文充分肯定了我校定点扶贫工作,对我校助推建始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六个一”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朱之文副部长对直属高校进一步推进定点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强调,一是要把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打赢扶贫攻坚战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强化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做好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思想准备;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度;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扶贫大格局;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二是要扎扎实实做好“十三五”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要高度重视,把定点扶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加强系统谋划,科学制定定点扶贫方案;要明确帮扶对象,实施精准扶贫;要发挥高校优势,探索多样化扶贫路径;要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强化责任落实。

【资料链接】

大力实施“六个一”模式  提升产业精准扶贫效能

——华中农业大学定点扶贫湖北省建始县工作汇报

按照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等8部委安排,华中农业大学定点扶贫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该县地处湖北西部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县,有14万农村贫困人口,扶贫攻坚压力巨大。三年来,学校与建始县委、县政府通力协作,将农科教优势与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深度融合,探索出较具特色的“六个一”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即“围绕一个特色产业,组建一个专家团队,设立一个攻关项目,支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专业合作社,助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成效比较显著。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八年规划”为引领,汇聚定点扶贫合力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蓝图决定前途。我们工作的第一步是明确扶贫指导思想和总体框架,推进战略谋划。学校组织了一个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团赴建始县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组织多轮论证,最后校地共同编制了“八年规划”, 即《定点扶贫建始县工作规划(2013-2020年)》,确立了增强县域造血功能,以产业精准扶贫为载体,八年后实现建始整体脱贫的奋斗目标。为贯彻落实这一规划,校地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每年联合制定年度计划,坚持因人因地施策,根据贫困户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扶贫策略,明确具体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要求。2015年末,我们又以“八年规划”为指导,进一步明晰了未来5年的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学校党委认为,扶贫工作是高校新时期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是农业大学肩负的社会责任,必须做到三个到位,即认识到位、投入到位、效果到位。为此,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双组长、分管科技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校领导为副组长、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对定点扶贫工作的坚强领导。学校与建始县建立了校地联动工作机制,制定了校地联系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两次工作推进会,每次会议校地一把手领导亲自参加,按照“八年规划”的任务清单,聚焦重点,解决难点,推动工作。我们还建立了“校地联动推进、校企合作协同、项目落地引领、首席专家负责”的扶贫工作组织机制,强调以企业为载体,发挥落地产业项目的引领作用和首席责任专家的核心作用。

三是汇聚扶贫合力。学校积极统筹社会资源,邀请16家企业投资8000多万元,帮助引进了魔芋深加工、蓝莓种植、乌龙茶加工和猕猴桃果酒加工等11个项目。共同搭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等9个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吸纳了9名科技特派员进驻。学校还组织了校友企业家商务考察团赴建始考察洽谈,开展“互联网+基层农业科技服务”等活动,推动产业发展和扶贫攻坚方向一致、力度统一。

二、以“六个一”模式为重点,探索产业扶贫新途径

自2013年起,在对建始县特色资源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学校先后组建了13个由首席专家率领的专家团队,设立了13个产业攻关项目,累计投入定向技术研发资金500多万元,重点扶持发展了景阳鸡、魔芋、猕猴桃、茶叶、玉米、山地蔬菜、果酒、甜柿、枸杞、冷水鱼等10个特色产业。通过3年多的扶贫工作实践,初步形成了“围绕一个特色产业,组建一个专家团队,设立一个攻关项目,支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专业合作社,助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的“六个一”产业扶贫模式,打造了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引擎。

以景阳鸡为例,当地特产景阳鸡肉好吃汤好喝鸡好卖,但是鸡难养。企业不敢投资,贫困户更不敢冒险饲养,其主要原因:一是疫病难控导致养殖风险高;二是仔鸡成活率太低。针对这一情况,我校组织动物疫病与养殖专家开展专题攻关,研发出“553”生态养殖技术,成功解决了疫病防控问题,建立了保种繁育基地,使成活率由不到50%提高到95%以上,并在龙头企业祥丰农牧公司建立陈焕春院士工作站,大范围开展示范推广工作。2015年,景阳鸡产业产值已达到6000万元,发展势头非常好。

截止2015年年底,“六个一”模式成功促培育了魔芋、猕猴桃和山地蔬菜等5个过亿元的产业,景阳鸡等5个过2000万元的产业。精准扶贫的10个产业新增产值5.62亿元,其中培育的4个新兴产业2015年产值达2亿元。3年来共带动11759户共41276人脱贫。“六个一”模式社会反响良好,得到了国家主流媒体的高度评价。今年4月1日的《人民日报》以3/4版面的长篇通讯报道了我校专家团队在建始开展定点扶贫的感人事迹,对“六个一”的产业扶贫模式给予高度肯定。新华社、人民网、农民日报等媒体也多次报道了我校定点扶贫建始的工作。

三、以“智力+帮扶”为抓手,培育教育扶贫内生动力

在3年多的扶贫实践中,学校认识到,扶贫必先扶智。只有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才能斩断穷根,脱贫致富。为此,学校实施了“三个一批”行动,采取“智力+帮扶”的形式,以优质的科教资源服务建始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输入一批技术力量。学校先后选派挂职干部14人次、博士服务团5批、科技特派员18人次、“三区”科技人才计划27人次、科技服务团队13个,进村入企开展技术指导。专家团队为农民朋友量身制定一个脱贫致富计划,研发一套“傻瓜”操作技术,编印一本实用技术手册,建立一个技术示范园圃,显著提高了扶贫成效。

二是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学校与建始县联合实施技术骨干培养计划,在校内为建始举办专题培训班6期,以特色产业人才、农业局和乡镇服务中心技术人员、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种植大户为主体培养一批能领飞的领头雁。学校还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际操作讲解117场次,培训人员8340人次。

三是浇灌一批祖国花朵。学校先后派出研究生支教团12人次,在建始县官店镇摩峰小学开展义务支教工作;成立了网上“阡陌学堂”,邀请央视主持人张泉灵等为学生进行在线作文和阅读指导;举办乡村教师来汉培训,组织华农优秀学子赴建始贫困乡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带动华中师范大学等校研究生到当地开展支教,以教育改变未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审核人:杨道兵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聂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