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永续农耕:学校开展转基因与作物育种科普展

核心提示: 3月29日,“永续农耕――作物遗传育种史与转基因科普展”在图书馆五楼汇雅书邨举办。转基因作为此褒贬不一的社会话题,我校举办此次科普展览不仅起到宣传知识的作用,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转基因大米陈列
转基因大米陈列

转基因科普读物陈列
转基因科普读物陈列

观看科普展的同学
观看科普展的同学

科普展展板
科普展展板

展览室外观
展览室外观(供图 张露莎 王莫宁

南湖网讯(学通社记者 孙琦昕 李爱英)3月29日,“永续农耕――作物遗传育种史与转基因科普展”在图书馆五楼汇雅书邨举办。展览包括“永不停歇:作物遗传育种史”和“人造恐慌:解密转基因”两个篇章。本次展览由学校生物科学传媒中心与图书馆共同主办,活动将持续到5月31日。

回顾过去 解析作物育种与转基因发展

展览内容依照时间顺序陈列,自人类作物育种史讲起,包括人类农业的起源、作物育种的开端基因学说的提出直至作物分子育种的兴起。以图片配文向参观者介绍了人类在作物育种中取得的巨大进步。此外,展出中还介绍了作物育种三系法在油菜育种和二系法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以及我校两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在作物育种上的贡献。

展览的第二篇章简述了转基因的发展、转基因产品安全性问题及我校在转基因领域内的研究和贡献。继理论知识后,展览从转基因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全球转基因作物发展情况和转基因技术产生的巨大效益等方面介绍了转基因技术当前的发展情况。针对公众最关注的转基因安全问题,展览从国际权威机构鉴定、国际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体系和方法以及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程序和内容等方面予以回答。同时,本次展览也对转基因产品八大谣言做出了科学解释,并展出了我校在转基因研发、科学传播理论和实验研究上取得的成就。

除展出内容外,一侧展柜中还摆放了转基因科普读物、转基因实物等科普宣传品,转基因相关书展和讲座也将上线。据活动负责人范敬群介绍,从作物育种史渐入到转基因话题的展览结构是希望能够引领观众从整个作物育种史和世界发展趋势上理解转基因,正确看待转基因。

着眼当下 纵览转基因现状和社会舆情

转基因话题一直是近年来社会讨论的热点。虽然社会对此褒贬不一,转基因的研发和实验研究却从未停止。除了国家的资金扶持和中央一号文件把转基因研究列为重大专项外,生命科学领域内的各个学者也从未放弃转基因研究。“十一五”科技巡回展和“十二五”全国农业科技重大成果展中都有转基因产品和转基因成果的身影。转基因产品如今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到社会生活中,在农业、医药、环保、工业中都有转基因产品的应用。

范敬群认为,社会对转基因技术有争议很正常。但仅是处于科技前沿的学者、教授们对转基因技术怀有自信是不够的,现在面临的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让中立中的公众理解并接受转基因,让反对的公众改变他们对转基因的看法。“转基因如今不仅是科技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我们要更好地了解转基因,就要把它放在一个宏观的角度,结合农业发展历史以及农业全球化发展趋势去解读它。”

据悉,转基因产品目前依然无法正式而且大规模地投入市场。其与市场的选择以及群众的意识有着密切关系。转基因产品的产业化、商业化推广,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技术规程规范进行,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此外,媒体在转基因的宣传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公众对转基因的某些误解与部分媒体不了解转基因产品,对转基因产品进行了误读也有一定关系。

在转基因问题引发热烈讨论的当下,作为站在科技前沿的高校,我校举办转基因科普展览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观望未来 致力转基因研究和宣传科普

如今我校已有“华番一号”“华恢一号”等重大学术成果,未来也将持续努力地继续相关研究。虽然目前社会对转基因产品并不十分认同,但学者们对科学研究依然存有信心。在生命科学领域有重大研究优势和成果的我校也会致力于为未来作物遗传和改良准备学术成果,进行学术储备。

宣传科普方面,我校生物科学传媒中心制作了《十问转基因》宣传册,详细地介绍了转基因相关问题,并策划承办了“十一五重大科技成就”转基因展览。范敬群认为,科普工作的进行正是靠着一部分具有正面认知的人带动群体理解和认识问题。转基因的科普是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高校做正面的宣传,同时需要媒体给予科学的报道,正确地引领社会舆论。展览现场,生科院姚家玲老师特地带家里的老人前来参观,她表示,我们更需要科学的发声,真理就是真理。

农耕源远流长。育种技术的发展与遗传学理论的深入发展滋养着人类文明,转基因技术不过是其漫长发展历程中的一环。如何正确认识转基因和它带来的影响正是当前人类社会亟需思考的问题。

审核人:兰涵旗 

责任编辑:董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