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悦读 > 个人专栏 > 正文

如何面对一个越来越美好的华农?

核心提示: 我们要继续保持不张扬不盲从不浮躁的品格,但我们会逐渐习惯一个更加宜居更加美好的华农,一个自信卓越、人才辈出的华农,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声音更加异质多元、管理更加现代高效、文化更加包容自信、重大成果竞相涌现但不攀比傲娇、在国计民生中有决定作用在国际上有声势有底气的华农,...

今天中午去南湖山庄办事。在576车上,忽然听到旁边两个女生在对话:“图书馆越来越高大上了,都有点认不得了,学校也越来越美好了,可我们也要毕业了,怎么办呐?”另一女生不住地回应“是啊是啊”。这两个美女应该是华农的毕业生,她们的个人抒怀,其实指向了一个宏大的议题:我们该如何面对一个越来越美好的华农?

不妨顺着历史的长河回溯到110多年前的华农。1898年,晚晴名臣湖广总督张之洞在《设立农务工艺学堂暨劝工劝商公所折》中上书光绪帝——“窃惟富国之道,不外农工商三事,而务农尤为中国之根本”,恳请设立湖北农务学堂,这就是今天华农的源头,张之洞即是我校的最初创始人,同期设立的还有湖北工艺学堂,也就是今天的武汉科技大学。农务学堂草创初期,筚路蓝缕,所办专业也以畜牧种植为主,教员和学生都不多,但令人惊奇的是,即使凭借当时的师资底盘,其中就包括十数个无论学养还是敬业精神都可堪重任的美国人、日本人,他们和第一批中国教员一道,开创了中国近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壮丽起点,开启了农务学堂人才培养的先声,也奏响了学堂国际办学的序曲。时光流转,校址屡屡迁移,校名亦有十次更易,抗战期间全校师生更为躲避炮火,长途奔袭,委身于恩施的大山原野中耕读不息,继续办学。那段艰苦的时光让人喟叹,但从校史馆的一张老照片里,我们看到了时任校长、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管泽良院长和大家共同劳作的坚毅身影,以及他和湖北省立农学院首届学生的毕业照,照片中所有师生没有沉沦蹉跎,他们安贫乐道、恬静从容、隐忍而果敢的眼神让人动容,他们在以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热血和耕读之行动在期待并开启未来。

及至新中国,从建立华中农学院初期的“八校合流”,历经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拨乱反正,再到改革开放,学校更名为现今的华中农业大学,从而踏上迅速发展的轨道。后来学校的发展脉络逐渐清晰,发展历史也逐渐为现在的朋友们所熟知了。前面那两个女生所无法深切知晓的是,现在她们就读的华中农大,尽管有着种种缺憾和不足,可能远比以前要温婉美好,而且她的面目变得更加清爽可人。如果说60年前的狮子山,是一座荒山,寸草不生、乱石遍布,当时选择迁址于此,乃是看中了这里得天独厚的地形、地势、地貌和幽静的办学环境,但出行不便,也有点一片汪洋中的“孤岛”的意味,可即便如此,和地势低洼、每年都要参与抗洪,实验田、实验动物屡屡被江水冲走的窘境相比,这里已是“家园”;十几二十年前的华农,消息闭塞,文化物质生活很是匮乏,出行只有一条道路、一条公交,但经过师生们亲手辛勤栽种,这里的已是绿树成荫、亭亭如盖,狮子山显露出生机与活力,成为一方“乐土”;就在几年前,学校克服各种困难,投入大量精力、财力,学生宿舍完成了升级改造,全部通了热水,装上空调,更成为了任性孩子的“天堂”。

不妨看看现在的华农,看看他人眼中的华农。条件在改善,学校越来越好,但曾几何时,连我们自身,似乎都已习惯并接受了这样的表述:华农人踏实、太踏实;华农校园大、很大;华农这座“公园”,很美很漂亮。除此之外呢?我们可以安之若素,心安理得,但千万不能自得,而要保持警醒。而且,我们似乎都习惯了从别人的眼神和肯定中获得自信、找到肯定。我们仍然对奖杯、奖牌、排行榜热衷,无法摆脱对数字数据的崇拜。

什么是大学?我们心目中的华农、未来的华农又是如何?有人说,教授就是大学;有教授说:师生要幸福,要让小草都有“幸福感”;有年轻老师说,是学生成就了老师,而不是老师成就了学生。因此先有学生,而后才有大学,才有华农;有学者说,要享受大学,享受大学的学术、学习和生活,而不要享受生活;也有学者说:学院像学院,老师像老师,老师心中有学生,学生心中有天下;邓秀新校长对学生讲述心目中的大学时说,一所大学应该是很安静、有浓厚读书氛围的……老师都爱专业、爱事业、爱学生,细化到每一办学环节,应把更多财力投入到教学上、人才培养上。而我清楚记得,有位教育家这样说,校长心中有学生,这所大学就有希望;教师心中有学生,这所大学才能办好。

对于华农的种种积习、习俗和文化,我们还有哪些适应的,和不适应的?我们要继续保持不张扬不盲从不浮躁的品格,但我们会逐渐习惯一个更加宜居更加美好的华农,一个自信卓越、人才辈出的华农,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声音更加异质多元、管理更加现代高效、文化更加包容自信、重大成果竞相涌现但不攀比傲娇、在国计民生中有决定作用在国际上有声势有底气的华农,一个众声喧哗的集散地,一个老师们不再囿于一亩三分地或自留田,而是有更多更宽广的关注和视野的众多精英知识分子不断发声、拷问社会和良知的活跃的思想殿堂。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逐渐接受一个我们越发无法“忍受”的华农。交通可能依然拥堵,硬件与细节依然不尽如人意,观念仍无法根除小富即安的稳妥保守需要改革再改革。

最后,我们要如何面对自己,华农人?是打破砂锅即走人,还是激起涟漪坐观其变,或是刺破黑暗点起火把?是做一个正确的破坏者,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一个苛刻的闹骚分子,一个正统的道学分子,还是做一个善意的批评家、一个积极的建设者?如何面对一个越来越美好的华农?我想对毕业生朋友说,你们要致良知,要守住你们的好奇、初心、理想、激情,作为君子,你们要不器于物,能够坚持,懂得变通,你们要耕读不辍,知行合一。母校无论变或不变,一直都在。而你们,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朋友,请记住,狮子山、南湖畔,就是你们的梦想出发的地方。她会一直静静地目送着你远走,又静静的企盼你们回来。

如何面对一个越来越美好的华农?记住初入大学时你们的模样,记住七月毕业时华农的模样,记住这个给你美好的世界,并通过自己每天不一样的努力,给他人和世界以美好!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立己达人也。

专栏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华农 农务 学堂
责任编辑:黄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