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华农人物 > 正文

【戍边华农人】赵震宇:援疆60载,只为真菌(2)

核心提示: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戍边卫国工作,并将其开展得扎实有效,这体现了一所农业大学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期间涌现出“葡萄奶奶”“大山深处好警官”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今天,让记者带您走进新疆农业大学退休老教授、著名真菌学家、植物病虫害专家赵震宇,一起感悟一个老校友的不平凡的戍边卫国华农人的精彩人生。

编2
赵震宇接受校新闻中心记者采访

宝积庵往事:在老师病床前上课

1937年9月24日,日军攻陷河北保定,旋即开展了震惊全世界的“三光”政策,在曲阳县,有一个刚满9岁的孩子和其他村民一道,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他就是赵震宇。一路南逃,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来说,已算惨剧,但更惨的是,逃亡过程中,大人们一片片倒下,留下孤苦伶仃的孩子。“当时,高个子都被日本人打死了,我们小个子被压在下面,幸免于难”,每当提起往事,赵震宇莫不动感地说。1944年,7年的逃亡生活结束,赵震宇一家人逃到湖北老河口定居下来,此后开始了求学之路。

1950年3月,赵震宇考上了位于武昌宝积庵的湖北省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成了新中国的第一批大学生。刚成立的共和国百废待兴,湖北农学院也不例外。这所学校给赵震宇的第一印象是破败,所有学生都住一个院子,上一年级就8人,他所在的植物病虫害专业一个班30人,在农学院历史上是一个“空前创举”。

由于农学院经过几次战争的摧残,一些仪器已经损坏不堪,学生增多,学校不得不将清朝遗留下来的“老物件”——只有一个物镜的“独眼龙”显微镜拿出来做实验;用于观察和培育病虫的温箱、烤干箱也都坏得惨目忍睹;当时实验设备急剧缺乏,整个学校就一张可容纳6人的梯形试验台,连试管、培养皿、盖玻片都是“稀罕之物”。

IMG_20151111_0001
赵震宇等在湖北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前身)学习

但这些毫不影响赵震宇他们的科研激情。赵震宇印象最深的是,那时农学院学生较少,老师很多,师生打成一片是常态。每当夜晚,吴达璋老师带着学生,提着马灯,在水塘旁边观察金龟子“交尾”;老师们还和同学们一同下地劳动,仅仅在赵震宇班,他们就承包了3亩水稻、1亩蚕豆、1亩岱子棉,边劳动边学习知识;在老师和高年级严芝学姐的带领下,大家坐在田坎上学习《植物病害》英文专著。

教师们刻苦教学专研的精神让赵震宇终生难忘。时任系主任的金律老师,因为生病不能到教室上课,他便召集学生到自己的病床前授课,同学们搬来小凳子,坐在病床前听老师讲授病虫害防治。

1951年,全国开展了防治蝗虫运动,赵震宇和农学院的师生一道,参与其中。在汉川,赵震宇被分配在“药效统计组(蝗虫死亡率)”,在那10多天里,坐在小船上的赵震宇曾多次翻到水里,险些被淹死。汉川还是血吸虫病的高发地区,处处可以看到“大腹便便”的病人,在接触水的过程中,赵震宇不幸染病,半年后才得到治疗。

IMG_20151111_0002
赵震宇与同学在汉川飞机作业治蝗

实践、老师和学生打成一片,是赵震宇在湖北农学院学到的最多的知识,这些让他受益匪浅,为今后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基础。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农人 真菌 赵震宇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