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我校师生参加第11届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大会

核心提示: 10月25-30日,我校师生赴巴西参加第十一届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大会。

1234

123
我校参会人员合影

(供图 巴西会议方 巩志忠

南湖网讯(通讯员朱春梅)2015年10月25日,第十一届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大会(11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lant Molecular Biology)在巴西伊瓜苏市召开,据悉该会议承办方历时三年筹备会议,1000余名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及代表参加,会议为期5天。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和园艺林学学院师生一行13人前往参会。我校张启发院士在2012年召开的第十届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大会上被推选为本次大会的主席(President Elect)。

当地时间10月24日下午,会议主办方主持开幕式致辞欢迎与会人员。开幕式上张启发院士作为大会主席做了长达一个小时的开场报告“以水稻为模式解析生殖隔离的机制”,介绍了二十多年来围绕水稻杂种不育和生殖隔离现象展开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对其在水稻杂交育种上的指导意义和对其他物种生殖隔离机制的理解进行了探讨。来自孟德尔分子植物生物学研究所的Magnus Nordborg教授做了题为“适应性的遗传基础”的大会报告。

随后的5天里,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Jim Haseloff教授,阿根廷IFEVA-CONICET研究所的Jorge Casal教授,美国Salk生物研究所的Joseph Ecker教授,巴西分子生物研究所的Elizabeth Fontes教授,韩国植物年龄与衰老中心基础科学研究所的Pyung Ok Lim教授,墨西哥植物生理学和代谢工程研究中心的Luis Herrera Estrella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Siobhan Brady教授,英国John Innes研究中心的Alison Smith教授,和英国East Anglia大学的Cyril Zipfel教授做了特邀大会报告;此外130名专家围绕分子育种技术,合成生物学,遗传和基因组变异,表观遗传学,开花诱导,植物节律钟,生物互作,植物结构生物学,系统生物学,植物生殖发育,植物生物技术,基因组结构和进化,植物通道和转运体,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植物细胞周期和植物生长,非生物逆境等主题进行了分会场报告。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罗杰教授作了分会场特邀报告“从遗传和生物化学的角度解析主要作物的代谢机制”。

会议期间还展示了877份墙报,围绕生物与非生物互作,细胞信号传导,植物节律钟,表观遗传学,演化与生物多样性,基因组结构和进化,营养吸收与同化,组学、大数据和整合植物生物学,植物细胞发育和构架,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植物代谢,植物衰老和自噬,以及植物生物技术等方面展开了交流和讨论。我校参会人员参与了多个专题的墙报展示,交流内容包括“物理作图和全基因组测序新策略”,“Ghd7, Ghd8和Hd1共同决定栽培稻的适应性和产量”,“正常及干旱条件下水稻成熟根系表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从转录组学和组织学分析由ORF5+和ORF4+介导的杂种胚囊不育现象”,“基于一个优良水稻杂交种构建的实验群体解析sRNA表达量变异的遗传基础”,以及“水稻光周期开花路径中新环指结构域E3连接酶HAF1介导的Hd1蛋白的降解”。

审核人:欧阳亦聃

【相关简介】

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Plant Molecular Biology)是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联合发起的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大会,1985年成功召开了第一届会议,此后每三年召开一届,已分别在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巴西等国成功举办了11届,每次参会人数一般在1500人以上,是国际上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会议。

 

en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