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生科院91名推免生:韶华正当时,再向狮山行

核心提示: 在“自由恋爱”的背景下,生科院91名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学生选择留在本校,再向狮山行。究竟什么魔力,吸引着生科学子在母校继续深造?

南湖网讯(通讯员何能 兰涵旗 黄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保研是留在华农还是选择别的学校?”在“自由恋爱”的背景下,这个难题摆在了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王砺寒同学的面前。今年,GPA专业排名第一的她,和学院其他121名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一起面临着这个选择。最终,包括王砺寒在内的91人选择留在本校,再向狮山行。

本科生导师制,从入学就结缘

从初入学21天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算起,车瑊和他的本科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聊迷茫、聊读书、聊英语学习。后来,逐渐聊大学规划,并申请到张启发老师实验室开展科研训练。今年,已在水稻团队“泡”了一年多的他,申请师从张启发继续攻读研究生。“大一刚入学,就幸运地拥有张老师做导师,指导大学前三年的学习、生活。大四时,继续师从他学习,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车瑊说,这是一种从刚入学就结下的缘分。

无独有偶,GPA专业排名第一的王砺寒,可以选择中科院和国内顶尖高校作为继续深造的平台,同样因本科学习期间进入到自己本科生导师王石平教授的实验室学习,“在实验室里遇到了好老师、好师姐,感受到了良好的科研平台和研究氛围,并挖掘到自身兴趣所在,发现了兴趣带给自己的惊喜,留在这里,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生科院自2012年施行本科生导师制,院士和知名教授带头,全院教授、副教授全部受聘为本科生导师,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沟通,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施行本科生导师制,视野开阔的教授在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帮助学生规划大学生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为本科生了解学院科研实力与科研平台、挖掘自身科研兴趣、提前进入相关实验室学习提供了捷径。相识、相交四年,化不开的情怀“栓”住了他们的心。

教授坚守教学一线,诱发学生科研情怀

湖北省教学名师姚家玲常用风趣的语言解释植物生长机理,用形象的比喻来加深学生对枯燥概念的理解,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1201的牟李玄便痴迷于姚老师描绘出的植物王国,《植物学》课程结束后,还利用假期选修了姚家玲的《植物显微技术》,学习水稻考种分析、种子萌发、DNA提取等基础操作。获得免推研究生资格后,师从姚家玲成为牟李玄的选择。

阅读完生物学家简·古道尔的《希望的理由:古道尔的精神之旅》后,致力于环境保护的思想植根于生物学基地班1202班黄烨婷的脑海中。恰巧大三的《酶工程》课堂上,李明顺副教授将自己在重金属污染领域的研究成果介绍给了学生,黄烨婷抑制不住心中的环保梦,前往李明顺副教授所在的课题组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在环境微生物课题组一年的学习中,研究方向与科研氛围都让黄烨婷感到契合,专业GPA排名第四的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留校深造。

这样的选择岂非偶然?

答案或许在于,多年以来,生科院教授、副教授坚持上讲台为学生授课。学院要求每位教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不少于32个学时,长期的研究让他们对相关领域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能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结合形象生动的案例阐述给学生听。2014年起,学院还施行了研究生助教制度。调查显示,在研究生助教们的协助下,课堂教学更严格,作业量明显加大,课内讨论和课外辅导得到加强,还带来改革新风。严建兵教授的《遗传学》课堂办起了项目设计竞赛,同学们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自主进行项目设计来解决相应科学问题;何进教授的《微生物生物学》课堂开展了“3211”作业改革和“反转课堂”教学尝试;孙明教授的《基因操作原理》课堂大量开展了基于专业知识和科研经历分享的课后答疑。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兰涵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