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南湖视点 > 正文

【大讨论】奉献者之歌(二)(1991-2000)

核心提示: 自1984年设立教学质量优秀奖以来,我校共有306人次教师荣获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3880人次教师获教学质量优秀二、三等奖。正值学校开展以“创新方法提升质量”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之际,教务处选摘历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获得者和教研室在教学改革和创新过程中的优秀做法分四期编辑刊发,以飨读者。年代虽然久远,但其教学改革思路和手段对我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基础课部讲师左贤云(1991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中

她十分注重因材施教,探求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直观教学,因此,学生普遍反映她讲课内容充实,通俗易懂,学起来生动扎实。

植保系副教授邓望喜(1991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

在教学上,邓望喜十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在课堂讲授中,她力求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她还结合课程教学,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给学生讲课,以加强教学与生产的联系。这些教学方法听得见、摸得着、学得牢、记得住,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学系讲师刘安国(1991年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教学科研“双肩挑”

注意跟踪国内外农业气象学科的发展动态,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他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环节。他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训练学生的技能,严格要求学生按规范操作,认真完成实验实习报告。

林学系讲师高翅(1992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创建良好的教学模式

高翅连续三年获校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他的教学特点是: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形成一套良好教学风格。他不断探索观赏园艺专业教学模式,已初步建立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体系。他很注重对学生智能的培养,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

水产系教授张海明(1992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发挥优势  常讲常新

他的教学特点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同学们说:“听张老师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他充分利用参加社会学术活动多、信息量大的优势,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本学科发展动向的了解。

社科系副教授刘泽洪(1992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认真奋课  精力施教

社科系副教授刘泽洪,不断探索新方法。他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学术上的新资料、新观点,不断修改、充实讲稿,精心讲授每次课,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他讲课做到“四性”。依靠科学性,加强针对性,发挥战斗性,讲究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基础课部讲师董锐(1992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精心搞好基础课教学

基础课部数学教研室青年讲师董锐的教学特点主要是:一、熟悉教材内容;二、摘取教案的精萃,熟记在心;三、认真总结以往经验,不断加以完善;四、坚持释疑——复习——授课——小结——简介五部曲,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教学风格。

社科系副教授王绪朗(1993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传道授业  辛勤耕耘

王绪朗副教授在讲课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其作法是:一、了解学生关心的问题,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利用录相、录音等教学形式,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他参加的“四段式教学法”研究成果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园艺系副教授夏仁学(1993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勇挑重担  精心施教

他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方法,充分利用电化教材,自制幻灯片,使教学直观、形象、生动。他注意设置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注重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习果树栽培过“四关”(即品种关、嫁接关、修剪关、病虫关)。

外语系讲师张雪岭(1993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默默奉献  精益求精

她不断学习、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行教学改革。她从简单的趣味故事、对话、游戏入手,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引导其自发主动去学。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既听又说,既动手又动脑。

基础课部副教授李时银(1994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勇挑重担  精讲活教

在教学中,他从200多所院校的研究生入学试题中精选例题,给学生精讲,循循善诱。他对学生既严格又热情,对跟不上的学生逐个交心谈心;他常深入学生宿舍,辅导答疑,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林学系助教吴海广(1994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倾注心血  兢兢业业

他结合专业特点,运用幻灯挂图等形式进行理论教学,公开展评范画,引导学生鉴赏与运用。他还独创了“一刻钟练笔法”——课前15分钟带学生户外速写,强化风景写生。他边教学边总结,及时增加新内容,先后增设了钢笔画、淡彩等画种,受到专业教师和学生好评。

水产学院副教授谢从新(1994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积极探索新法 努力讲活老课

在教学中,他及时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积极探索新教法。讲课中他尽量采用图示法直观讲授较为枯燥的章节,为此他在课下勤学苦练,练就一手“画什么象什么”的硬功夫,学生听课易懂易记。

林学系讲师倪德江(1995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倾注心血茶溢香

他尤其注重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一是做到讲课与做实验、写课程小论文相结合,以加大学习的深度;二是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将教学过程与生产、科研结合起来;三是采、制、评一条龙教学,使学生掌握一整套制茶工艺,提高鉴别力。

外语系助教蔡粤生(1995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三尺讲台竞风流

她在课堂上采取竞赛、即兴演讲、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她坚持课前五分钟用英语报道新闻,拓宽学生视野;她自制校园地图,补充新词汇,编排短剧等。课内课外,她与学生不仅用英语对话,而且指导学生自编自演小品《灰姑娘》,在校各类晚会上多次上演。

园艺系教授晏儒来(1995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心系讲坛人未老

他在教学中,一是即能握粉笔头,又能蹲田间地头。他一惯坚持在课堂上把理论讲精,在实习基地把内容讲透;二是针对学生层次,因材施教。他教案常新,教法各异;三是不遗余力,热心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

水产学院副教授谢从新(1995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寻找教学最佳点

在教学中,他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效果。他在教学上特色鲜明:一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学术上的新发现、新成果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二是教学与了解学科新动态相结合,了解学科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并将其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入教学中;三是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林学系副教授沈宝仙(1996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呕心沥血  躬耕教苑

沈宝仙副教授讲课“新、实、严、活”,特色鲜明。一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学科前沿知识和信息充实到教学中,使“死条条”变得生动形象;二是增强教学直观性。在讲授中她采取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明显;三是针对育种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她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行设计一整套试验方案。

农学系教授李合生(1996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尽心尽职  辛勤耕耘

“听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越听越有味”,学生如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他进行启发式教学,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并重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他指导学生实验,既主动、热情,又严格要求,对未按要求完成实验的学习,一经发现责令其重做。

外语系副教授游四海(1996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精心施教  寓教于乐

“教学交际法”是外语培训中心教学的主轴。游四海能自如运用交际法上课。她在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灵活多样,放得开,收得住,寓教于乐。她还十分注意探求各种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各种教材,使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基础课部副教授陈长水(1996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因材施教  推陈出新

他探索采用课前、课中三分钟教学法,即上课开始花2-3分钟时间将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随堂花2-3分钟时间提出问题,让学生当堂解答。在实验课教学中,他重点抓实验操作,当堂批改实验报告,使学生对不懂或一知半解的问题能够及时弄懂。

食品科技系讲师潘思轶(1996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勇挑重担  诲人不倦

他采用“复习—提问—讲授—总结”四步走的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学生思维。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将其纳入考核范围。他还注重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园艺系副教授李国怀(1997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他的教学特点是:1.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他注重提高自身实际操作技能,坚持每年指导学生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经常到基层推广果树生产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大量素材和生产实例,平时经常查阅文献材料,不断充实教学内容。2. 注重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文法学院副教授彭光芒(1997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教学方法灵活,针对文学和美学课程特点,他灵活运用讨论法、系列训练法,并改进实践环节,增强教学效果。他注重教材、讲义等教学基本建设,大力革新教学内容,力求创新,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

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副教授贺立源(1997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他注重知识积累与储备,大胆创新,积极改进教学。运用丰富多彩的电教手段,强化教学效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互式、讨论式教学。他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参与专业改造和申报、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编制等工作。

基础课部副教授姚家玲(1997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一、博采众长,精选教学内容。她经常到课堂听课,虚心求教,不断将植物学科新知识融进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二、采用电视显微镜等电教手段,实行形象化教学,提高讲课效率;三、注重教法研究,强化实践教学。采用对话式、讨论式等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动手能力。

园艺系副教授彭抒昂(1998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他多次到校外指导学生实习,使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专业技能,又直接面对生产一线,解决了一定的实际问题,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好评。二是注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科学有效地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林学系助教秦仁强(1998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主要教学特点:一是因材施教,实施“三段式”(抱着走、牵着走、引着走)教学。有的放矢强化基础训练,边听边练边示范,循序渐进,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二是讲求实效,强化两个环节(平时作业和集中实习),努力使学生每次有进步,每周有提高。

植保系副教授吕作舟(1998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主要教学特点:一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他从不照本宣科,而是将新经验、新技术、新成果融入课堂,认真讲好每一节课,他先后摘抄卡片2000张,制作幻灯片20余张,录像带10盒,辅以实验教学、声像教学和现场教学,既教好基础理论,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文法学院讲师李长健(1999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一是勇于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出一套适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课程的主导教学方法——鼓励诱导式模块教学法,效果突出;二是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注重提高教学时效;三是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模拟法庭和参加法院庭审旁听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孙明 (1999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一是教学手段多样化。他充分利用投影、幻灯片、录像、多媒体课件教学,自制幻灯片400多张,多媒体资料400多分钟。二得利用Internet获取科技信息、数据、图片等,充实教学内容,展示最新科研进展。

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副教授胡承孝(1999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建立了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的教学方法体系和学生成绩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注重实践教学,优化组合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食品科技系副教授胡敏(1999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一是锐意进取,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他讲课注意承上启下,加大信息量,突出“新”,提高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改革实验教学,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副教授蔡崇法(2000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主要教学特点:一是大胆改革教学内容。课堂上突出对基本知识和关键技术的训练,将传统的理论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室内实验与野外综合调查结合,将大量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二是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通过运用录像、多媒体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教学效果明显。

土地管理学院副教授陈银蓉(2000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主要教学特点:一是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五新”:即教学内容新、实证材料新、教学手段新、教学方法新和课程设计材料新;二是强化“四种能力”培养:即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绘图能力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三是改革考核方法,做好“四个结合”:即笔试与课程论文、课程设计、课堂辩论、演讲等课堂表现相结合。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赵斌(2000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一是改革教学手段,引用与课程配套的200张彩色投影胶片、自制400张彩色幻灯片,用于课堂教学;二是严格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术,组织开展学生小课题研究,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参加实验,训练学生独立工作和分析问题能力。

工程技术学院讲师宗望远(2000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一是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引进本学科最新成果融入课堂,做到既注重教材,又不唯教材;二是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实现教学双方互动,做到教学相长;三是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实物、模型、录象、投影、图表和CAI等各种媒体教学手段,较好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整理人:吕叙杰 审核人:肖湘平)

延伸阅读 【大讨论】奉献者之歌(一)(1984-1990)

 http://news.hzau.edu.cn/2015/0615/42630.shtml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姚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