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毕业后去哪儿?

核心提示: 2015年全国有749万高校毕业生“进军”就业市场,就业渠道的多元化, 为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升学,就业,出国,创业…… “更多选择,更多欢笑。”多元价值观的交融使得我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也呈现多样性。

(文|学通社记者袁雨欣 余佳倩 图|学通社记者杜蕊)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6月,毕业季,热闹与欢腾中夹杂着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据悉,2015年全国有749万高校毕业生“进军”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可想而知,但就业渠道的多元化, 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升学,就业,出国,创业…… “更多选择,更多欢笑。”多元价值观的交融使得我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也呈现多样性。

扎根基层:润物细无声

提起陈丽,鲜有人知,但说到向幺妹,华农学生一定很熟悉。陈丽就是《牵挂》话剧中那个执着的乡村女教师——向幺妹的扮演者。这个6月,她也站在了毕业选择的“十字路口”。这一次的选择是:成绩优异的她放弃了直接保研的机会,参加了研究生支教团,同两年前义无反顾地加入《牵挂》话剧组一样。

2013年4月26日牵挂剧组正式成立。看到话剧社招募新演员,没有舞台表演经验的陈丽果断报名,仅仅因为“故事很感动我”。成功入选后, 她与“向幺妹”结缘。 在编剧兼总导演习志淦老师一遍遍悉心指导下,慢慢地,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刻画着“向幺妹”的心理,表演也越来越自然。“我跟她挺像的,都是敢爱敢恨,不功利的人。” 那时,为了115年校庆,年近70岁的习老师,一遍遍陪着大家排练。这样敬业的精神,让所有演员都很感动,大家也更加认真的表演,每天中午放弃午休时间排练,有时甚至演到凌晨。就这样,在一遍遍又一遍的排练中和表演里,“向幺妹”住进了她的心里。

除了“向幺妹”这个角色带给陈丽的感动,《牵挂》还让陈丽结识了一群参加过支教的群众演员,通过和他们的接触,了解到了支教的一些基本信息。“勤恳踏实、默默奉献”打动了她,见贤思齐,从那时起,支教的想法便在她心里萌动发芽。 

“我舍不得孩子!”向幺妹的这句台词时常萦绕在陈丽的脑海中。用一段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抱着这样的初衷,她报名了支教团的面试,经过层层选拔,最终,从90多位面试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支教团的一员,尽管以放弃保研为代价, 尽管遭遇家人强烈反对。但, “因为爱,让我们聚集在一起。”

陈丽既是一名出色的演员,也是一名优秀的学班。大三时,她担任信管1302班学班,并获得“十佳优秀学班”的称号。也是在她的感染下, 信管1302有五名同学加入了“牵挂”剧社。“丽姐是一个称职的学班,她不仅督促我们的学习,还常常关注我们的日常生活;她并不是天才型的演员,但却很努力,在别人对完台词休息后,她一个人还在一旁练习台词并和老师交流。” 据剧组同学评价,陈丽责任心很重,她总能注意到剧组里微小但又重要的细节,比如主动帮忙搬送道具,在大家无所事事时组织拍戏,带领新人进入角色。

在自习室学习的陈丽
在自习室学习的陈丽

转眼毕业季到了,今年七月,陈丽也将带着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奔赴贵州毕节大水乡的“本禹小学”,开始自己为期一年的支教之旅。她希望可以给山区孩子传递最新的信息。“只要我的班里教出来几个走出大山的人,我就觉得很有意义,没有白去。”陈丽认为,通过教育去改变贫困现状是最有效的,如果培养出了一个贫困家庭中的孩子,就相当于拯救了一个贫困家庭,她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自主创业:男儿当自强

2013年的夏天,即将步入大三的王君,不谙于平淡的大学生活,想要结识一些勇于尝试的人,吸取更多正能量。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结识了五个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在王君的带领下,6个人组建了创业团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他们各司其职,每个人都负责相应的部门。王君成为市场部的负责人,主要负责对外宣传营销。

创业总是艰辛的,起初他们没有办公地点,只能趁着中午的时间在王君的寝室的里开会,怕影响到室友休息,他们就到运动场上找片空地开“露天大会”。然而最缺的是资金,为了积累资金 ,2014年2月,王君等人创办了“必达外卖”。六个人集资三万多元,租赁了一间厨房,聘请了一位厨师,建立了电话和网络下单等服务,短短两周,效率惊人的他们就创建好了自己的工作室。

从食材的选取到清洗,他们每小事都亲力亲为 ,红红火火地开始了“必达外卖”。因为他们的外卖分量足,味道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订单也逐渐增多。可惜好景不长,没有做餐饮的经验,缺少餐饮许可证,健康证等合法的手续,“必达外卖”受到了工商局的查封,这不仅造成了他们资金的亏损,还使得2名合伙人退出,团队发展到低谷期。

谈起这段“惨痛”的经历,王君说,“毕竟做外卖不是我们梦想的事业,创业的道路上的坎坷无形中促进了团队成长。”经历了这次失败的经历,他们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学生网”上,专注高校互联网与本地化服务相结合。为了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团队不断地进行改版升级,推出了pc端,微信,并在不断尝试开发APP。出于多终端综合服务的思维,他们又在不断进行“PC端+微信+APP”三网合一的优化与整合。 

从2013年6月筹备建设到11月10日第一版正式上线,最初团队设想是将网站做成一个咨询服务平台,进行校内外信息的发布。后来由于设计出的版块杂乱,图片压缩功能差,用户使用不够便捷等局限, 他们开始琢磨着精简版块。经过先后五次改版,现今,学生网已经成为包括失物招领、二手、微店、兼职、学生组织、共享中心等六大版面在内的网络平台,拥有175万总访问人次,注册会员6500多人。

看到学生网发展的潜力,今年3月,武汉博雅第二校园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与学生网签署了A股50万元战略投资协议。 学工处、校团委相关人员也参加了签约仪式,共同见证了“华农学生网”的再次成长。此外,学生网吸引到了大量商家的投资与合作 ,在校外已经拥有腾讯大楚网、人人网、康思农生物科技公司等合作单位。

王君在工作室工作
王君在工作室工作

 作为市场部的负责人,他不仅在做市场的调研考察,而且时刻关注着国家政策,从不同的侧面推动着学生网的发展。知道了国家明年降低关税,王君很高兴,“这样就可以引进进口产品,让更多国际的商家入驻学生网的平台。”他还去义务进行考察,想要开阔更广阔的市场。说到创业的收获,王君觉得自己很幸运,不仅结识了一群同患难的合伙人,还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处理事务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虽然不是和互联网对口的专业,但是团队一直坚持自己编程设计,开发新的服务平台,“这个过程里,大家一起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年毕业的他,没有去找工作,他要留在这个团队里,与学生网一同发展壮大。

出国留学:独在他乡为异客

全额奖学金保送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硕士,四次获得国家级和世界级数学建模大赛一、二等奖,GPA3.53,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高水平科研文章,白轩晔的个人简历精彩得令人咋舌 。

大一下学期,一次“优秀学长学姐交流会”让他认识了一位即将出国读博的大四学长,交流中坚定了出国的想法。他以学长的经历为模板,DIY了出国方案:数模获奖,科研经历,托福和GRE成绩合格。制定了清晰的计划后他便马上付诸实践。2013年暑期,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数学建模培训,每天都在朝五晚九的训练中度过。 谈起全国赛前的三天三夜,白轩晔印象深刻,“这三天三夜里,我们实际只睡了一夜,剩余时间都在做程序。” 据白轩晔介绍,数学建模就是先看文献了解知识,再用计算机语言实现文献内容,团队任务分为建模、编程和写作三方面,他主要负责建模和编程。在指导老师悉心指导下,最终,他拿到了2013年国家大学生数学建模湖北省一等奖和国家二等奖、2013年国家电工杯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2014年美国数学建模国际一等奖。这笔漂亮的成绩单为他的出国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炙热的夏天抵挡不住白轩晔运动的热情
炙热的夏天抵挡不住白轩晔运动的热情

除了数模,白轩晔的科研经历也为他的出国之路再添助力。一次“绿博轩”交流会上,他和奥本大学读博归来的贺佳杰老师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当他提出想跟着老师做科研时,贺老师给了他几篇博士论文让他先回去看看。白轩晔认真读过之后向老师提出了几点疑惑,老师满意地点点头,收下了他这个学生并指导他的SRF设计。作为“基于ASM活性污泥法短程硝化模拟”课题的项目负责人,白轩晔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科研文章。然而,这个项目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初他为了调试好程序,用了很多种方法,耗费了8个月的时间,最终才使得实际数据与模拟数据相符合。那段时间里,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他就计算,上课时有了灵感,也会赶忙抄在本子上回去证明。“我当时希望自己可以变成一只小虫,钻到程序里看看他是怎么走的。”白轩晔说。

出国的最大障碍便是语言关,而这一关曾多次让白轩晔想过放弃。他先后考过四次托福,分数从最初的69到最后的90,大四上学期,他每天用10个小时的时间学习英语,废寝忘食地练习听力。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他实现了最初的出国梦。“我出国的目的,一是去国外的科研的确比较先进,二是希望能将科研转化成实际生产力。”白轩晔如是说。今年7月他即将赴美,开拓他的科研之路。

(审核人:王昭)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王志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