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同济大学郭世佑教授做客我校齐民讲坛

核心提示: 6月10日晚,著名跨学科作家与历史学者郭世佑教授作客我校齐民讲坛, 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讲座,与我校学子探讨大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缺失和挑战。

IMG_0843
郭世佑教授

IMG_0862
认真聆听的学生

(文|学通社记者陈媛媛 高晨曦 图|学通社记者杜蕊)6月10日晚,著名跨学科作家与历史学者郭世佑教授作客我校齐民讲坛, 与我校学子探讨大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缺失和挑战。

讲座伊始,郭世佑介绍了自己对“人文”的理解。他将现代意义上的人文概括为:价值层面上体现对人的肯定、制度层面上体现对人的关怀、行为方式上体现对人的尊重。

郭世佑看来,判断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大抵可参考三个方面,即怎样对待他人, 怎样对待一个群体,以及怎样对待自然。 而关于个人人文素养的具体体现,郭世佑将其总结为“三心二意”即爱心、责任心、平常心,意志和意境。

爱心即善,善是人类最基本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品质。而谈及责任心,郭世佑感慨颇多。他认为很多大学生过于脆弱,遇到人生的坎坷过不去,便选择一死了之,丝毫不考虑父母的承受能力。人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须承担一定的责任。谈及意志与意境,郭世佑劝诫大学生应当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以坚韧意志追求心中所想。同时培养雅致的兴趣,不断提升自身思想境界。

郭世佑还谈到,科学与人文的差别在于人文关注善与美,科学讲求真与实。如果说人文回答了善不善的问题,那么科学则解决了真不真的问题。但在当前社会,国人对于“何为科学”并无清晰的概念,人们总是习惯将科学与技术混淆,社会各领域过分强调技术而非科学。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技术俨然成为了人们创造财富、谋取利益的强大推手。而这种认知在大学也引发了工科瞧不起理科,理科瞧不起文科的怪现象,人文与科学正面临着“贬值”的危机。此外,很多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即便具备科学知识但未必有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即说真话、做真人,实事求是、明辨是非。

仔细审视当下中国,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缺失似乎成了全国人民的流行病。大学生作为文化素养较高的群体,在这一流行病面前也失掉了免疫力。当下很多大学生将视野局限于教材,人文知识极度匮乏、价值体系破碎残缺、科学精神严重贫血。“责任虚无,情感冷漠,成熟得过于世故,世故得近似盲目。”郭世佑对当代大学生的犀利评论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危机的产生原因,郭世佑主要从教育层面作了简要分析。以哈佛大学为例,哈佛完善的八大类通识教育课程使得其学生接受了基本伦理与价值观念教育,受到常识性和真理性知识的熏陶。这一完备丰富的通识体系浸染着人类普遍的人文知识,建立了学生对人类社会、自然世界的基本认识,而非纯粹技术的,功利的认知。反观中国的大学,专业课程设置繁杂,过分强调技能训练而忽视了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培养。在他看来,技术教育只能培养工匠型人才,过于功利的教育也难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对人类的责任。

讲座最后,郭世佑呼吁大家回归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他希望青年一代不要过于功利,变成只会做考试的机器,而需要常怀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更要通过广泛的阅读,扎实的实践追求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统一,这样国家才有未来,民族才有希望。

人物链接:郭世佑,湖南益阳人,历史学博士,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历史学科筹备负责人,历史学研究所所长,文化哲学专业博导,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曾任中国政法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通识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历史学科筹备负责人与历史学科带头人、校级重点课程与全校本科必修课程《中华文明通论》课程组负责人,兼校辩论队领队与总教练;浙江大学中国近代史专业博士点负责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员会历史学科组召集人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访问教授,主编法大人札记丛书》《湘籍学者丛书等。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