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悦读 > 报刊杂志 > 正文

沉默的中国传统文化

核心提示: 面对汹涌而入的外来文化,早在历史的洪流下几经冲击的我国传统文化几乎无力抗拒。它们无奈地没入了各地的街头巷尾,流失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就像一匹失了光泽的云锦,一幅泛黄了的古画,一件蒙了灰尘的瓷器,没有人努力地去擦拭、维护,它也只能黯然地凋谢在冉冉时光里。

文/ 史从容( 生科)

真正的中国文化已几近沉默了。

面对汹涌而入的外来文化,早在历史的洪流下几经冲击的我国传统文化几乎无力抗拒。它们无奈地没入了各地的街头巷尾,流失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就像一匹失了光泽的云锦,一幅泛黄了的古画,一件蒙了灰尘的瓷器,没有人努力地去擦拭、维护,它也只能黯然地凋谢在冉冉时光里。

我们的文化历史悠久到穿梭千年、诗文可觅,优美典雅到羽衣轻罗、笔墨余香,曾经画不尽的辉煌灿烂,书不尽的精彩纷呈,却被如今多数国人弃如敝履般丢在深街陋巷,任其颓唐成灰。反观韩国、日本,他们对待自己本国传统文化可谓如待珍宝。韩国人保护传统文化的决心和行动可谓世人有目共睹,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窃取我国文化的行径饱受诟病,但也反映出韩国人决心的坚定。日本的和服虽历史久远,但时至今日,和服在日本还是相当受欢迎,而与日本和服相比毫不逊色的汉服在中国却鲜有人知。事实上,细细看来,他们那些包装精致的传统文化上都有中国文化的影子,然而我们却一味地追求时尚,轻易地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

我的故乡是江南。如今的江南,不复小桥流水。坐在高楼里的少年郎们仍在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却再也难以体会那种忧愁缠绵的意境了。南京的雨花石少了南北朝的雅史趣事,单成了游人的纪念品;苏州的园林缺了才子佳人夜雨剪烛的情味,摆了一片花花绿绿的义乌小商品;无锡的古镇荒芜空荡,多是老人信步闲游,偶尔一声丝竹,带着些孤芳自赏的味道,藏尽不被理解的孤独。我曾无意在常州狭窄的巷子里发现了一家古色古香的宅子,里面大大小小摆放、装裱了镇上孩子的书法和宅子主人的葡萄水墨画。而整场展览都是宅子主人自己一人办的,那位老先生形单影只,我刹那间觉得,即使是在烟雨蒙蒙的江南乡间,留念中国文化的人也真的不多了。我们不得不承认,真正传统的文化正在被掩埋。我们看见的,大部分不过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劣质仿制品,大同小异,缺乏意蕴。

缺少了传统文化,酒席上的推杯换盏不复故时曲水流觞的风雅。我们以为流失的只是文化,可那些埋在文化中的情义蕴意、操守态度也随之而去了。忘记了文化,就是忘记了发展而来的历史。一个国民连历史都忘记了的国家,没有了约束内心的底线,没有了寄托情思的文化,又将依靠着什么发展下去呢?

传统文化的褪色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千年中华文化的复兴。在政府与民间组织、各界人士的努力下,中国的传统文化正通过各种形式慢慢回归国人的视野、走向世界各地。我欣慰地发现,有一部分青年人热爱着传统文化并且在用他们的力量以各种方式努力表现、宣传中国风。有些年轻的父母也乐于带着孩子游览历史古迹,参观历史博物馆,学习传统手艺,感悟传统文化的美。

趁着传统文化的声音仍未完全消失,请抓住依稀的曙光,给中国的文化一个灿烂的未来。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中国
责任编辑:杂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