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南湖视点 > 正文

【思想大讨论】提升大学教学的思维品质

核心提示: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教学是大学的基本活动。本文基于教学的主体和属性视角,从大学教学观与教学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的维度,讨论大学教学思维品质提升问题。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教学是大学的基本活动。本文基于教学的主体和属性视角,从大学教学观与教学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的维度,讨论大学教学思维品质提升问题。

一、大学教学及教学观的发展

基于主体视角,大学教学是一种多维度的复杂实践活动,既包括大学教师从事的教学活动,也包括大学生开展的学习活动,还包括大学教师和管理者、服务者从事的教学管理、教学支持和服务工作;基于属性视角,大学教学是一种多向度的意义和关系构建活动,是完成大学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的基本活动,也是大学其他职能的重要实现途径和方式。大学教学有其特质:如大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教学内容兼有职业倾向性和学科前沿性;作为教学主体的师生具有相对独立性;教学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教学与实践联系密切。因此,大学教学的要旨在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

考察大学教学的哲学基础,大学教学观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形态,主要有四种:

一是实用主义教学观。

它是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基本观点有: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②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教育在于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增长自己的经验。③教育即成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在社会成长的过程。④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的,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⑤教育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创造性的发挥,提倡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探讨、发现。

二是永恒主义教学观。

它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借助对永恒真理的认识促使永恒人性的发展;强调通过知识教学向学生传授永恒真理,以便使学生认识永恒的世界,同时又使人的最高属性—理性得到发展;提出让学生学习世界名著的“名著课程”计划。具体内容有:①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②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③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④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

三是人本主义教学观。

马斯洛人本主义教育论,又被称为第三思潮,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重视研究意志、创造性、信仰、选择、自我实现、人的潜能等问题。基本观点有:①强调个人的发展。教育要培养学生个人的独立性和个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选择能力。②重视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每个人都有充分发展自身潜在能力的倾向,教育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达到自我实现。③认为人是认知(智力方面)与情意(情感意志方面)相统一的整体。教学要以“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为目的,促进“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培养全人。④把教育分为外在教育和内在教育。外在教育是“颈部以上的学习”,知识的接受和智力的发展。内在教育是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情感意志的培养。⑤教学评价采用自我评价。由学生自己负责起考核自己的责任,自己确定评价标准,自主选择评价方式,将评价权利和自我负责的责任交给学生。

四是建构主义教学观。

它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强调教学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习者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而是一个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动态生成过程。其核心思想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学过程由教学情境、协作共享、对话交流、意义建构等要素构成。其中,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以及会话是意义建构的过程,而意义建构则是建构主义学习的目的。

建构主义教学观视域下较为典型的教学模式有:①支架式教学,是指为学习者构建知识体系、提供概念框架的教学。具体过程为:进入情境→搭建支架,引导探索→学生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②抛锚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基本环节为: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③随机进入式教学,是指对同一内容,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基于不同目的、着眼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以实现学习者对同一对象的全方位、多方面的理解。

进入新时期,大学教学方式和方法变革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更注重着眼于促进创新,通过将好奇心、批判性思维、深刻思考、质疑的规则和工具、创新头脑风暴等植入课程的中心,提供学生新的工具和经验去推动创新。如Thom Markham提出了十种创新方法:从项目转换为基于项目的学习;教概念,而不是教事实;从重要信息中识别概念;使技能与知识一样重要;组建团队,而不是小组;使用思维工具;使用创造性的工具;奖励新发现;使反思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修炼成为创新的自己。

二、大学教学思维品质及其提升策略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①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集中表现为在智力活动中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概括归类,逻辑抽象性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开展系统的理解活动,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②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反映了智力的“迁移”,包括:思维起点灵活,即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能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而灵活地作“综合的分析”;概括-迁移能力强,运用规律的自觉性高;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思维的结果往往是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不仅仅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区别。③独创性即思维活动的创造性。源于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的迁移,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的层次和交结点。④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发现和批判的程度。来自于对思维活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校正的自我意识。具有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和正确性等特点。⑤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⑥系统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有序程度,以及整合各类不同信息的能力。基于思维品质的概念和特性,大学教学思维品质的基本内涵可界定为:大学教学各主体体现于教学实践的思维个性特征,是大学教学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的综合体现。

思维决定方法。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须依靠思维品质的提升和思维方式方法的创新。理念影响思维。提升思维品质,须着重是坚持教学理念的更新,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是坚持教学理念更新。

教学思维品质提升,须以教学理念更新为先导。应重视以建构主义为指导,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特别要树立以下理念:①现代化理念。应对信息化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巨大挑战,适应网络化要求,更新教学方式和手段,保持先进性。②科学化理念。用科学的态度和研究的精神对待教学,提升教学的学术性。③人本化理念。着眼于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更加注重教学民主。④国际化理念。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正确处理好教学方式方法的国际化要求与本土化特色的关系,发展优势,保持特色。⑤开放性理念。大学教学呈现多要素、多情境、多元化的属性,教学时空和教学方式更为开放。⑥可持续性理念。要致力于教学制度创新,创建具有持续性的教学环境,建立持续性教学调整机制。

二是坚持思维能力培养。

教学思维品质提升,须以思维能力培养为基础。最关键的思维能力包括战略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具有方法论价值,其中,战略思维是核心,辩证思维是基础,创新思维是关键。还应培养系统思维能力、理性思维能力。注重培养思维能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和提升思维品质。①战略思维能力,体现为洞察、思考、谋划、指导、配合人才培养全局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能力。②创新思维能力,体现为教学创新的综合性本领和创新性开展教学的能力。③辩证思维能力,体现为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教学过程和教学要素,运用辩证思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能力。④系统思维能力,体现为对教学及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思考,具有整体观、大局观,把条件、过程、结果以及对未来的可能影响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和布局。⑤理性思维能力,体现为对教学及教学工作的内在本质、外部联系、发展趋势的认识力、鉴别力和决断力的总和,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文字作者:程华东,校党委宣传部部长)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陈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