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新闻专题 > 正文

用创新思维为校园打好精神底色

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李庆春

日前,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为我们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年来,河南大学注重大学精神传承,注重显性隐性教育相结合,注重新媒体开发利用,以创新的思维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是注重大学精神传承,铸就民族复兴接班人。

河南大学历经百年沧桑,形成了“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校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河大精神,培育了数以万计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冯友兰、范文澜、袁宝华、马可等一批又一批名家大师的优秀品质代代相传,铸就了河大人共同的精神底色。新生入学,通过组织观看校史剧、校史展,普及校歌,拜访老校友等形式,积极开展学校历史传统教育,增强广大学生的荣校情怀。通过开展“重走抗战流亡办学路”活动,举办马可作品音乐会,展示河南大学曲折的办学历程、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和为民族生存、国家兴亡所做的突出贡献。为充分发挥身边典型可亲可敬可学的示范带动作用,确立了十位优秀教师作为河南大学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离休教师黄魁吾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生病妻女和年迈母亲的感人事迹,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广大教师以身边典型为镜,对照先进,寻找差距,升华了思想境界,凝聚了干事劲头。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二是注重显性隐性教育相结合,增强思政工作感染力。

河南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优良的学术传承,学校充分挖掘这些隐性资源,使广大师生在自然、和谐、愉悦的环境中,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作为我国1300多年科举制度的终结地,学校结合自身特色举办了“红烛业——中国科举书院文化展”,通过2000余件古代科举考试的实物展示,让广大师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古人治学的严谨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学校整理修缮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伦校区近代建筑群,讲述“河大故事”,使广大师生在漫步校园中就能处处读校史,时时忆先贤。学校举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逐一进行深入解读,举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果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成为教职工和学生人人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三是注重新媒体开发利用,占领思政工作新阵地。

在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是麦克风的时代,河南大学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抢占网上宣传思想制高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接地气,更聚正能量。河南大学官方微博是国内最早开设的高校官方微博之一。截至目前,粉丝量超过24万人,在全国高校排名第13位,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十佳官方微博提名奖。 2010年10月以来,河南大学官方微博着力丰富思想内涵、引领价值追求、提升审美品位,针对新媒体特点开发专门的传播产品、传播形态,建立适合新媒体的传播体系,收到了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河南大学微信公众平台在工作日时每天推出一期,得到了全校师生和校友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河大学人”、“铁塔华章”、“嗨在河大”等栏目,既体现了河大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贴近师生实际生活,集思想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已成为河南大学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黄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