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两会声音】我校师生热议两会 改革农业教育受关注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3日和5日在北京召开。我校师生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及时学习“两会”最新精神,并通过微信、微博、qq群、主题班会等形式热议“两会”热点。“两会”中,我校师生最关注什么话题?记者采访了部分老师和学生。

工学院张衍林教授谈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这一严肃又不失活泼的提法精确的抓到了政府工作的要害。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实际行为体,政府行使权力就要做到总理所说的‘不可任性’。 不任性,就会依法用权,就能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不任性,就会依法行政,就能摒弃‘为官不为’‘廉而不勤’ ;不任性,就会明确身份、恪守本分,不因位高而傲骄,不因权大而忘形。”

园艺林学学院副院长叶志彪教授认为:“今年我特别注意到‘高大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注到不少民生细节,例如:溜索改桥、国五油标、ETC全国联网、居住证免费……。 两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强调,要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看似不易,真谛却很简单——从细节着手,一切为了群众脸上的微笑和内心的感受。基本实现高速公路收费联网、综合治理农药兽药残留问题、大幅提升宽带网络速率……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民生细节的关注,就是要通过这些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福利,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切实办好事关家之‘小事’,点滴积累,必可成就国之‘大事’。亿万百姓暖了心,‘中国梦’才会更近、更圆。”

植科院党委副书记魏友伯谈到:“两会精神学习让人振奋,一是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类人才和人才培养工作,大有可为。同时,会议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农业类人才助推产业转型发展,大有可为。创新创造关键在人。高校一手连着当今科技人才一手担着未来科技人才培养。因此,服务科技人才,帮助他们更好的发挥作用,服务学生成才,着力未来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应成为岗位工作的主动认识和自觉担当。”

人事处科长周年年认为:“今年两会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后的一次重大会议。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着眼发展有特点,引领新常态有亮点。尤其是再次提出要深化高等院校综合改革,对我们接受《教育规划纲要》中期检查和参与制定学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想,改革的决心要‘任性’,改革的手段不‘任性’,工作中我会进一步坚定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的决心,结合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充分研判,合理思考,落实行动,为学校‘五个一流’目标实现做出自己应有贡献。”

外国语学院办公室主任张建华认为:“英语高考改革是大家最近比较关注的话题,一段时间社会上风传大学生将可能不需要修读英语了;但学好英语对一名励志求学科研的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若学生没学好英文,别说写出好的文章,就连看懂一些英文期刊文献都成问题,因此英语还是要学;关键在于英语教学的改革,不仅要改形式,更要改内容,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英语教学改革在具体操作上要多听各方意见,要谨慎的进行更合理的顶层设计。”

食品科技学院办公室主任丁记峰说:“两会前,前央视记者柴静的一则调查报告《穹顶之下》火遍了网络上下,为人们认识PM2.5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清晰的视角。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中,对于各项节能减排的目标有着明确的规定,并且指出了‘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但是对于PM2.5并未明确提及。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理性的认识,一方面目前的环境问题是长年重疴,彻底解决绝非一蹴而就,另一方面解决环境问题始终要与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统筹考虑,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政府充满期待的同时,也要相信政府,给出足够的时间。”

工学院研究生刘明峰谈到:“过去一年,‘APEC蓝’一词因承载着我们普通民众对清新空气的期待而远播四海,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尤其是大城市PM2.5爆表,让‘春节霾’成为舆论争议话题,尤其是柴静的《穹顶之下》更引起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探讨。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的目标,体现了政府治理环境的决心。环境治理和保护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所有人齐心协力,更需要法律条款的约束。希望今年的两会上,对有关环保问题,能够出台更严格的相关措施,从而,以后让看见蓝蓝的天不再是我们奢侈的享受。”

工学院研究生张青松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人,为历史最高。如何应对这个749万,报告中提出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学校关注的焦点问题,学校应多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同时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实现大众创业,大众创新。学生也应该放开思想,多领域,多方位选择就业,不要总盯着国企和大型上市企业。”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陈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