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青春 > 文体活动 > 正文

著名戏剧家习志淦做客我校狮子山讲坛

核心提示: 11月28日晚,我校大型原创话剧《牵挂》的编剧兼总导演习志淦老师做客我校狮子山讲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做了题为《他使我的灵魂苏醒,引导我走义路——在牵挂的岁月里》的讲座。他勉励在座大学生: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担当。

IMG_4491

IMG_4479

IMGP1776

(文|学通社记者胡显煜 杨慈 图|学通社记者王晓丽 邵嘉晨)11月28日晚,著名戏剧家、国家一级编剧、我校大型原创话剧《牵挂》的编剧兼总导演习志淦老师做客我校狮子山讲坛,在我校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做了题为《他使我的灵魂苏醒,引导我走义路——在“牵挂”的岁月里》的讲座。

一段尘封了的夙愿

“过去,有过多年上山下乡经历的我曾亲眼目睹了许多农民兄弟生活的艰苦,所以创作一个能够反映基层广大农民生活的作品一直是我的夙愿。”但他一直未能如愿。2012年,偶然的一次机会,他来到华农,参观校史馆时,看到了一个感动他已久的人——徐本禹。也是在那时,他了解到华农的莘莘学子十多年不间断地奔赴西部农村支教、奉献自己的青春。学子们的事迹重新唤起了他对农民的深情,我校的请求也使他萌生了创作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在校团委的帮助下,习志淦带着3个对写作、编剧有兴趣的大一学生,系统了解了支教团赴农村支教的大量事迹后,他们开始了《牵挂》的剧本创作。两年耕耘苦,一朝功成甜,2014年5月5日,《牵挂》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习志淦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他眼含热泪地说:“我做每一部戏都是用生命去做,这两年我都是和《牵挂》一起活的,《牵挂》活了,我也就活了!”

从原型到典型

“我相信,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习志淦坦言。《牵挂》的创作灵感就来自于真实的故事。在谈到与徐本禹等人的交流时,他十分激动地说:“支教岁月并非风花雪月,而是艰苦而孤独的。”习志淦创作前期接触了许多支教人,他们所处的环境是艰难的,生活条件是艰苦的,但是他们始终乐观向上。慢慢地,徐本禹、赵福兵、张瑜,以及许多支教团的成员融为一体,就变成了一个鲜明的男主角形象——“张乐呵”张福禹,而主角的“乐呵”性格,也影响乃至被塑造成了全剧的风格。在谈到剧中以穷苦农民为原型的两个人物角色“向幺妹”和“向前进”时,他表示,想把今天的城乡差距与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真实地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看到小人物在命运漩涡中的挣扎与无奈;同时,也想通过他们让城里人也都“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思考今天农村的症结所在,都来关注农村问题。

新的课题 新的考验

话剧排演,困难重重,其中之一就是经费问题。为节约经费,习志淦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自己当导演!从现实出发,因陋就简,他采用了最节约、最简约的舞台形式。服装、灯光、道具,学生自己弄;写歌、编曲、创作,学生自己做。对此,他自豪地说:“我们舞台初期布置只花了3万元,却仍然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然而,习志淦还面临着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大学这个特殊的排练环境。大学生不比专业演员,没有大块儿的时间专门用来排练。受各种条件限制,集体排练的时间很难得到统一,常常是“锣齐鼓不齐、人员凑不齐”。无奈之下他采用的一对多的抽空辅导策略。面对重重困难,他也曾产生退意。但是,学生们的付出与坚持感动了他,使他更加坚定了作品创作的信念。“这些热情的学生激励了我。”想到并肩战斗的学生演员们,习志淦动情地说,“在这一年多的岁月里,我与《牵挂》团队一起战斗,不仅自己的灵魂得到了一次净化,更仿佛回到了青年时代。”

如今,《牵挂》已获成功,思考仍在继续。“究竟是农村需要支教,还是支教需要农村?”习志淦以习总书记给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来勉励在座大学生,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杨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