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悦读 > 报刊杂志 > 正文

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之我见

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之我见

就业乃民生之本。一个国家的就业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内在水平与发展程度。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就业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这值得我们每一个国人深思。

长期以来大批高校毕业生涌向一线城市,导致一线城市人才日趋饱和,而部分二三线城市却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境,人才分布的不合理性正成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新的助推因素。就业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城市就业失衡是一种城市资源分布的失衡。通常情况下,一个城市资源的聚集程度可以反映出城市的发展程度。以北京为例,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科教、外交、文化中心,理所当然地聚集了来自全国的各种优势资源,并因此吸引了全国的优秀人才涌向北京。他们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希望自己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希望自己能够享受到更全面的养老、医疗等福利政策。缓解城市就业失衡问题,当务之急是加大对二三线城市的投入,使资源能够得到均衡利用,而不能只顾一线城市和个别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致使城市首位度过高,造成“一城独大”的局面,最终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与稳定。

实际上当前对毕业生本身而言,就业观念亟需转变。很多毕业生不顾实际,一心向往大都市的富裕与繁华,甚至只是迫于外界压力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一线城市趋之如骛。很多人宁肯在京城“蜗居”、当“蚁族”也不愿去二线城市体面地生活。然而一线城市的资源承载量并非永无止境,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才也将达到一个相对饱和的状态,此时大量人口继续涌入反而会加剧各种城市问题的发生。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能够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引导毕业生在二三线城市就业。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三线城市要想持久吸引人才,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壮大第三产业规模,盘活民营经济,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为创业者搭建一个持久、积极的平台,为长远发展打足气,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外,一线城市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二线城市发展,积极推进跨区域的产业对接,组织优势企业进行跨区域发展,一方面壮大企业规模,另一方面也为相关地区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优化投资环境,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影响深远,但并不是每个供职于公共服务部门或行政事业单位的毕业生都有“权力欲”,他们仅仅是想寻求安稳的工作环境。据媒体报道,每年应聘环卫工人的求职者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不下百人,只因为环卫工人有编制。有编制就意味着可以享受到全面的住房、养老等社会福利,这也反映出当前我国社会福利覆盖面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也将长期影响着众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取向。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21世纪正在跨越发展,对待就业问题决不能松懈,优化资源配置势在必行。为了中国的伟大复兴,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为祖国复兴大业增砖添瓦,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作者:袁俊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杂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