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中科院周焕斌博士来我校做学术报告

核心提示: 10月29日上午,周焕斌博士在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西附楼报告厅做了主题为“植物免疫和发病机理:从细菌Ⅲ型分泌系统学到的一课”的报告。本次报告由姜道宏教授主持,植科院师生代表聆听了此次报告会。

南湖-1

南湖-2

(文|植科院通讯员 秦晶  图|植科院通讯员 母红岩)10月29日上午,周焕斌博士在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西附楼报告厅做了题为“植物免疫和发病机理:从细菌Ⅲ型分泌系统学到的一课”的报告。本次报告由姜道宏教授主持,植科院师生代表聆听了报告会。

周焕斌介绍了细菌Ⅲ型分泌系统、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的“ZigZag模型”及“HopZ家族”的重要地位。他从植物免疫系统讲起,植物共有两层防御机制,第一层为PTI,即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是基于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对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第二层为ETI,即效应子触发的免疫,主要依靠抗病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直接或间接识别病原微生物分泌的效应子,并使植物产生特异性防卫反应。周焕斌从丁香假单胞杆菌中获得HopZ效应蛋白,将该效应蛋白基因导入大豆基因组中,发现HopZ1a效应蛋白能引起大豆过敏性反应,而HopZ1b可促进大豆上细菌的生长。

随后,周焕斌介绍了基于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现在所使用的分子剪刀经历了三代,第一代锌指核酸酶脱靶严重,后来利用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进行剪切,则存在组装复杂、对基因甲基化敏感的缺点。现在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分子剪刀为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关联蛋白系统,这种系统可进行定点编辑,具有高效、稳定的优点,能一次敲除多个基因。

周焕斌,中国科学院遗传学博士,从事植物与病原微生物的互作研究,涉及拟南芥和土豆抗病模式系统,以及水稻与白叶枯病原菌、黄单胞菌的互作等。博士期间进行TaRLK基因家族参与普通小麦对条锈病原菌的抗性研究。博士后期间主要研究HopZ效应蛋白基因被植物识别的不同分子机理和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在《Plant J》、《Cell Host&Microbe》等刊物发表了多篇论文。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