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南湖视点 > 正文

“四有”好老师大家谈(一)

核心提示: 这篇讲话,饱含着对教师、对教育的深厚情感和殷切希望,提出了新时期“四有”为师之道,指明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努力方向。这篇讲话,对教师这一职业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对教师个体提出了新的价值取向,对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

(根据9月23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发言整理,欢迎大家来文交流,电话87286722,邮件:news@mail.hzau.edu.cn)

人事处处长杨少波:落实“四有”标准 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讲话,饱含着对教师、对教育的深厚情感和殷切希望,提出了新时期“四有”为师之道,指明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努力方向。这篇讲话,对教师这一职业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对教师个体提出了新的价值取向,对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贵在落实。当前,从人事部门来讲,就是要把学习讲话精神与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四有”标准贯彻到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去,以激发师资队伍活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为目标,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机制创新。

第一,要以“四有”标准为依据,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在考核评价环节,要把“四有”标准贯穿于教师入职考核、职称晋升考核、岗位聘任考核、年度工作考核等各个环节的考核评价之中。在考核评价标准上,要加大师德考核力度,突出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师德师风考核,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在考核评价方式上,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校外评价与校内评价相结合、同行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坚持软指标考核与硬指标考核同步、同向、同度。

第二,要以“四有”标准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约束机制。在职称评定、岗位等级晋升、奖励制度设计、聘期合同管理、流转制度设计等方面,要系统梳理修订相关条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引导教师担当传道之职、涵养为师之德、力行笃学之风、常存仁爱之心,营造重师德、重育人的良好氛围,形成鼓励创新、创造的良好制度环境,“使教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

第三,要以“四有”标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完善青年教师导师遴选、考核、奖励办法,注重选拔师德师风优、学识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好老师,做青年教师的品行之师、学问之师、发展之师。把“四有”标准作为教师入职培训、在岗培训的重点内容,使“四有”标准深入人心。完善教师职后培养内容体系建设,把“四有”纳入出国培训、国内访学等各类培训项目后期考核内容,加强培训协议管理。

第四,要进一步完善优秀人才支持机制,充分发挥优秀人才引领示范作用。学校多年办学实践证明,优秀人才是学校的光荣,也是学校办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这些年,学校树立的各类教师典型,都是十分符合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的优秀人才、优秀教师,都是“四有”标准的践行者、引领者、示范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是要做好优秀人才、优秀教师的引进、培养与支持,以此来带动学校师资队伍整体上水平。因此,我们要坚持德才并重的选人用人导向,完善优秀人才培养、选拔、推荐机制,按“四有”标准选好人才、用好人才、举荐人才,使这些优秀人才既是学术上的标杆,又是教书育人的典范。要健全优秀人才激励机制,坚持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薪酬的分配导向,完善优秀人才发展支持与激励政策,支持优秀人才安心舒心工作,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教师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主体。我们也要关注和支持所有教师的发展,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愉快的发展环境,努力激发每一个教师的潜能,努力使教师的自我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统一,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符合“四有”标准的好老师。

教务处处长江珩:归位明责——在人才培养中彰显“四主”

讲话不仅道出了全国人民对好教师的殷切期盼,也为高校和教师归了位、明了责,即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师是办学和育人的主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和终身职责。我校在推进“五个一流”宏伟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要把习总书记的“四有”标准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并在人才培养中彰显“四主”,即办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主责是育人,育人的主场是教学,教育的主角是学生。

在人才培养中突出“主体”。我们要归位明责,教师才是我们办学和育人的主体,我们要用“四有”标准解决教育主体缺位、教师角色职责不明等问题。因此,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坚持“学者为本”的理念,在办学和育人过程中突出教师这一“主体”。突出教师这一“主体”,就要充分相信教师,充分尊重教师,充分依靠教师,充分发挥教师在办学和育人中的“主体”作用,努力让每一位教师在学校“五个一流”建设过程中出一份力,担一份责,积跬步成千里,积小流成江海。

在人才培养中强化“主责”。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什么?看似简单又博大精深。古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等等。这是对现代师之责的明确要求。广大教师要担当起教育之重任、人民之重托、肩上之重责,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融合“经师”与“人师”,帮助学生塑造美好人性、培养美好人格、拥有美好人生。落实到学校事业发展,广大教师则要将习总书记的“四有”标准践之于学校“五个一流”的宏伟战略,努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为“三农”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人才培养中用好“主场”。如何用扎实的学识引领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就是要用好育人的“主场”,即课堂教学平台、课外活动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首先,课堂教学永远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广大教师要高效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传道、授业、解惑,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规范性。当前风靡全球的“MOOC”教学模式,便是更好地利用课堂主阵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改革举措。其次,课外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主渠道。“LCP”班、“狮子山讲坛”、“本禹志愿服务队”等系列品牌项目活动是为学生专门打造的能力提升平台。第三,进一步拓展实践教学,学生不仅要“勤读”,更要“力耕”。学校努力构建了“专业核心技能—综合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三层次实践创新训练体系,建设了一批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农科类专业学生100%集中安排校外实习,以往实践教学“走不出、走不进、走不远、走不长”的“四不现象”得到根本改观。第四,全面深化师生交流。要通过qq、微信、微博等平台推进师生交流。学校举办“共同空间”、“问学斋”等师生面对面活动也是切实关心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力举措。

在人才培养中培好“主角”。人才培养的主体是教师,主角是我们的学生。教务处一以贯之的“学者为本,学生为上,学院为主,学术为魂,学习为重”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广大教师要时刻牢记我们教育的主角是学生,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才培养,即我们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学校在打造“一流本科教育”过程中,实施“1351”计划,也是为我们“主角”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我相信,只要全校同心,师生同力,校企同盟,就一定能将我们的“主角”培养成国家可用之大才!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韩鹤友:好老师的定义

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讲话,对一名好老师做了定义,实际上也对全国教育工作者寄予了殷切期望。在教育系统“推进改革、提升质量”的大背景下,在我校建设“五个一流”宏伟目标的征途中,如何加快实施人才立校、质量强校战略,让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再上新台阶,是我们每个华农人必须面对、思考的课题。作为一名从事研究生教育指导工作的老师,我不禁在想,在价值观日益开放和多元的当下,我们以何为师,何能为师?

好导师首先要修德立己,这也是总书记强调的“有道德情操”。研究生导师之所以为“导师”,即要导学、导研、导规划、导人生,我认为导人生是师之大者。研究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或者都有导师的“影子”,所谓经师易得业师难求,一个“学问之师”,能带出一个好的科学家,而一个“品行之师”,则更能带出一个名家、大师。所谓大学需要大楼,更需大师,更多的是指品行之师,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就需要涌现出更多这样的导师、大师。

好导师要有爱、有理想信念。教育是爱的教育,对于研究生教育而言,导师往往会陪伴学生度过3年、5年甚至更长时光,这段时间倘若有爱的教育、有理想信念的培育、有正能量的激励,无疑会影响研究生的一生,研究生也定会铭记终身,反之亦然。对学生有爱的付出的导师,怎么会被学生呼喊为“老板”?一个视学生如己出的导师,在学生心中应该是严父或慈母!

好导老师要立志于学,不断增加自己的“重量”,包括学术的重量和人格的力量。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可亲可感的人格魅力,是最容易让研究生倾倒、折服的“利器”,创新性思维、批判的眼光、国际性视野、高效的执行力、为科学献身的志向,则是导师作为“引路人”给莘莘学子增加“重量”的必备元素。一所大学需要这样的重量级“大牛”,作为导师要有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意识,用高境界和宽视野引领科学研究,我校“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讲的就是耕读,着眼点就是通过自己的内省和修炼,给人以成长的空间和力量。

好导师要有向上的精神。如果说教育是以人格影响人格,情感触及情感,灵魂塑造灵魂,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与对话,那么,研究生导师从事的则是“提神定气”的精神活动。与大师为友、与科学为友、与学术为友,这种有关学术的探讨,不一定就是趣味横生、波澜起伏的冒险,但是作为导师,一定要想出很多的办法,拿出十足的激情,去激励、调动甚至煽动学生,来一场激情四射、信心满满的有关真理的新奇旅行,或许孤独清苦,或许幽暗深邃,但要试图将他们带入另一番天地,抵达一种难以企及的境界。这,都是导师向上的力量的重要所在。此外,作为导师,要真心关心关注学生,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宽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同时,一个好的导师,必定懂得欣赏他们的每一处优点,懂得激发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知人善任,用其所长。

华农有着尊师重教、提携后辈的好土壤,有着“学生利益无小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优良传统,期待并相信学校涌现出一批批“四有”好老师。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陈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