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学校工作部署会提出:重点推进综合改革

核心提示: 9月5日上午,学校在行政楼五楼会议室召开2014年学校下半年工作部署会。会议提出:重点推进综合改革。

9月5日上午,学校在行政楼五楼会议室召开2014年学校下半年工作部署会。校领导李忠云、邓秀新、李名家、唐峻、高翅、周承早、李崇光、吴平、姚江林出席会议,校党委常委、学校办公室主任王从严,校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校党委书记李忠云主持。

校长邓秀新总结了学校上半年的工作,部署了学校下半年的重点工作。邓秀新说,上半年,学校完成了一系列重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顺利完成了中层干部调整工作,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本科教学有新的亮点,开设的暑期课程班和英语强化班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人才培养效果显著,新生质量继续提升,共招收本科生4670人,招生录取分数线创造新高,就业工作扎实推进,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3.2%,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2%;签约各类人才123人。邓秀新说,上半年完成了猪场顺利搬迁、沿湖东路“农家乐”拆迁,话剧《牵挂》赴京在国家大剧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公演,这些工作尤其要“点赞”。

邓秀新也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班子调整后有的干部工作方式转变不够、适应慢;主动担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需要进步一加强;存在“报喜不报忧”现象,思想观念转变较慢,推进工作习惯依赖于“靠增量”而不是“盘活存量”。邓秀新指出,下半年的重点工作首要的是贯彻中央和部委精神,推进综合改革。一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修订大学章程;二是做好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三是加强科研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四是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五是做好科技与服务社会工作,以国务院11号文件的深入学习为契机,转变观念,适应国家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的要求。

邓秀新要求,日常工作要抓运转,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开学各项工作要迅速步入正轨;认真做好迎新及入学教育工作;做好校园整治和美化工作;引导教师通过“上小班”、“开新课”等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开设案例课等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同时,要抢抓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评审和国际合作等机遇,推动工作上新台阶。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名家传达了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部署了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李名家对教育部《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进行了解读,并部署下半年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一是理清监督责任,强调监督结果;二是搞好组织协调,承担监督责任;三是抓好自身的纠风工作;四是抓好科研经费管理专项检查。

李名家要求,要深化对“两个责任”的认识,明确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落到实处;要严抓严管,并使之成为工作常态;尊重教师、爱护干部,平时注意提醒;认真做好科研目经费检查;纪检监察干部强化监督和问责。

校党委书记李忠云传达了教育部第24次高校工作咨询会和学校领导班子务虚会精神,通报了教育部关于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部署了学校综合改革重点工作。

李忠云说,本次教育综合改革具有系统性、全局性、长远性的特点,自上而下,要求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注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突出重点,试点先行,挖掘潜力存量,激发活力;促进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突出重点。学校要着重推动五个重点领域的改革工作:

第一,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总结干部制度改革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形成机制和规范,长期坚持。要进一步完善干部选人用人机制,选准干部,用好干部,激发活力,加大轮岗交流力度,加强培养锻炼,给干部提升发展空间。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造就竞争力强的教师队伍,引培并重、尊重人才、激励先进,注重团队建设、关心个人发展,充分利用国家各类人才计划,争取更多资源;探索岗位分类管理,实行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考核;完善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探索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建立教师流转退出机制;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符合人才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机制,健全聘用考核机制。

第二,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本科生培养,核心是“立德树人,提高质量”,建立保障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制度;要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小班教学、创新性教学模式;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形成体系,把通识教育融合到专业教育中;要保持专业特色,优化核心课程;要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要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要积极探索“按学分收费”等制度。研究生培养,重点是优化培养定位和结构,推动研究生课程教学和科研更好的结合。要积极探索分类设置课程,加强对研究生课外延伸学习的要求和考核;建立导师动态流动机制,扩大教师担任导师的范围;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和案例教学体系。

第三,推进科研体制改革。树立“顶天立地育人”的科研理念。要认真研究国家科研体制改革要求,激励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作,产学研一体化;整合科技资源,促进科研平台利用共享共用,推行以人才为中心、以贡献为导向的资源分配;加强基础研究,彰显特色,营造良好氛围,提供制度政策保障;加强科研与国家战略结合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规范科技经费管理;大力推进科教融合,学术育人;加强与新型智库建设和调研咨询;完善学术委员会体制机制和学术道德规范。

第四,推进内部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注重体制设计,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处理好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以学术导向为重点,理顺学术权力,处理好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修订大学章程,加强学校治理机制建设、人财物科学合理使用,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加大学院办学自主性,推动管理和服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第五,推进资源配置机制改革。推动资源的综合利用,建立房屋、土地成本补偿机制和收费管理、分担机制,提高利用率;建设校院两级平台,大力支持院级平台建设;加强经费分配监督;明确房产、设备、土地等资源管理责任;发挥学院积极性,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多渠道筹措经费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陈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