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抓氛围、抓典型、抓服务、建网络、建基地

工学院五举措深入推动就业工作

核心提示: 工学院就业工作负责人介绍,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002、机械电子工程1003、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1003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003班四个班就业率均达100%。

记者从工学院获悉,截至6月22日,我校工学院2014届毕业生学院就业率已达91.50%,304人签约,95人升学,7人出国、出境学习,3人灵活就业。工学院就业工作负责人介绍,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002、机械电子工程1003、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1003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003班四个班就业率均达100%。学院通过5大举措,着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实践技能,推动学生充分就业。

一是创就业帮扶氛围,树求职升学信心。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学院采取“点对点”、“点对线”、“点对面”多种措施,不断完善和创新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就业咨询机制。点对点,即通过与就业困难毕业生点对点谈心,确定帮扶方案,加强就业帮扶力度;通过深入毕业生寝室,主动了解毕业生亟需解决的问题,及时解惑,做好就业引导;根据不同个体帮助毕业生做好个人职业定位、提高求职、升学信心。点对线,即学院通过召开就业困难学生座谈会、考研学生座谈会、女生座谈会等恳谈会,深入了解毕业生真实情况;分类开展毕业生自我认知教育和职业发展规划,让他们根据自身实力和就业要求做好择业定位。点对面,即学院通过年级大会开展规模性的就业咨询和模拟面试,定期举办专门就业创业考研主题经验讲座,每年5月举办“传经送宝”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注重从求职准备、考研准备、创业经验等为大家提供全方的信息咨询和方法指导;学院负责就业辅导员利用专业所学,每周固定时间在学院会议室举行职业咨询,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提高求职能力。

二是抓竞争奖励机制,树“工学之星”典型。学院确立“早启动、早动员、早签约”竞争激励机制,鼓励学生骨干、学生党员率先就业做好表率,每年5月开展 “工学之星”毕业生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设“就业先进班集体”、“就业先进寝室”等奖项。通过“工学之星”毕业生先进集体和个人评比,促进学院“100%就业班级”、“100%就业寝室”的形成,提高毕业生求职就业主动性,提高签约单位质量。据悉,2014届“工学之星”评选出“就业先进班集体”2个,“就业先进寝室”10个,其中,“就业先进寝室”的成员均签约500强企业或上市公司、至“985”大学深造。

三是建就业信息网络,有的放矢分层推进。根据历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学院建立并及时完善就业单位信息库,分析就业单位用人需求,为未就业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单位岗位推介。建立就业工作专用QQ群组,学院网站设专门就业工作板块,及时发布更新各类信息,实时解决学生就业困惑;建立各班就业信息联络员制度,将就业信息迅速告知求职的同学。拓展就业信息渠道,结合传统信息传播渠道与新媒体信息化平台,多管齐下,分层推进。

四是抓跟踪服务机制,引导关注重点学生。学院建立辅导员就业跟踪服务制度,重点做好引导学生求职思路、关注未就业学生思想动态、为未就业学生重点推荐企业、提供就业技巧指导等就业指导服务。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台账, 对下定决心继续考研且有实力的学生予以鼓励,做好保障工作;对仍打算求职的学生鼓励其认真准备,树立信心,给予就业技巧指导;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对其讲清政策,消除后顾之忧。将就业工作做细、做深入,打造学院就业服务新模式。

五是建科创育人基地,提高学生求职竞争力。“学院为我们的成长搭建了好平台,创造了很多参与课外科技创新的好机会,我们在就业时更有竞争力。”工学院2014届优秀毕业生周雄峰说。学院历年来重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坚持“专业教师—辅导员—科技创新协会”三位一体创新育人体系,通过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综合素质,依托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常规赛事广泛培养创新人才,全力为学生开展各项创新项目提供优质环境,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屡获奖项,在学院内形成了课外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求职时受到国内外机械类、电子类大型企业青睐。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