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植科院青年教师齐聚问学众专家把脉问诊

论坛现场

校长邓秀新院士讲话

张献龙教授点评

曹凑贵院长总结

7月7日上午,植科院2014年暑期青年教师发展论坛在主楼西附楼报告厅开幕。该论坛采取学术报告的形式,分遗传育种、栽培生理、植物病理和昆虫农药等四个学科组别进行,全院11个教研室的41名青年教师作了科研工作汇报。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彭少兵,姜道宏,国家教学名师张献龙、曹凑贵等40余位教授担任现场指导,近80名教师参加了活动。校长邓秀新院士、副校长张献龙教授出席论坛并讲话。

简短启动仪式后,活动进入遗传育种组工作报告。学院最年轻的教授林忠旭率先登场,他以“Functional markers in cotton”为题,汇报了棉花分子标记的工作进展。他的报告引起全场听众的兴趣,大家纷纷提问,专家们也向他提出了工作建议。该阶段主持人张献龙教授提出了要改变工作重点、利用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建议。张献龙在点评时指出学术活动要多形式、高频率的组织,希望青年教师“抓好方向、凝练深度”,在思路上宽窄结合,既有宏观想法,也有具体目标,在方向上,既要做好基础研究,又要面向生产需求做好应用推广。

植物病理组交流中,生理教研室朱龙付教授做的“跨界”报告,得到教授们的一致好评,主持人姜道宏教授说,尽管朱老师已是教授,但我还是要“批评”一句,在科研目标上不要过于谦虚,要争取早日评上“杰青”。点评中,他还鼓励青年教师立足科学前沿,面向农业生产实际问题来做创新实践研究,采用新的生物学理论知识诠释传统学科问题。

随着活动的进行,点评、提问的热度不断攀升。在作物栽培组阶段,尹昌喜老师受到了重点“照顾”。面对十位专家凌厉的攻势,他从容应对一一化解。主持人彭少兵教授关心的“提醒”他,“要仔细听,简要回答问题,虚心接受建议”。点评中,彭少兵指出,栽培是接地气的领域,做栽培的老师要经常到地里去,同时要在关注前沿发展的基础上回顾过去的研究,青年教师做科研,要注重系统性,在研究领域逐步深入,不要过分在意文章的影响因子。

昆虫农药组朱芬老师的“利用蝇蛆转化畜禽粪便的研究”报告引发了大家的兴趣,主持人雷朝亮教授建议,可加强与有机肥发酵等其他研究领域结合,以增强研究特色。雷朝亮点评说,要进一步加强昆虫学科谋划,在应用性研究和横向合作上下功夫,想方设法解决青年教师在成长中的困难。

植科院院长曹凑贵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八纵六横”建设,即以八大作物六大方向作为工作重点,深入研究,做出特色。二是加强课题管理,将改变课题管理组织形式,实施项目化运作。三是加强交叉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二级学科规划和交流,整合有限资源,鼓励成立跨学科团队。

校长邓秀新指出,植科院青年教师发展论坛,是指明青年教师研究方向、鼓励学术创新的一个平台,参会专家一定要不吝赐教,“一针见血”地提出意见和建议,青年教师要敢于“晒出”问题,虚心接受批评。针对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邓秀新强调了要转变三个观念:第一,要树立科研是为国家、社会、产业服务的观念,这是国际背景和国家需要决定的;第二,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育人与科研上,现在引进人才的标准在提高,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这需要青年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培养和科学研究;第三,要尽早显现个人能力和成果,随着社会发展,科研评价机制将越来越透明,这必将更加鼓励有思想、有作为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据悉,植科院青年教师发展论坛每年举行一次,除集中工作汇报外,学院还会对青年教师发展问题做专题调研。

 

责任编辑:彭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