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北京日报】把美好的事情告诉世界

http://bjrb.bjd.com.cn/html/2014-05/22/content_181482.htm

    5月,由华中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主演的原创大型公益话剧《牵挂》在中国人民大学如论讲堂上演。在搞笑、娱乐至上的当下,该剧的主创与剧中人却一样执著于理想,向观众传递着志愿者精神。

    十几年来,华中农业大学的一批批志愿者坚持走入贫困地区支教,甚至有人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正是被这些奉献青春的青年学子们所感动,年近七旬、从未涉足话剧创作的著名戏曲编剧习志淦毅然担任了该剧的导演和编剧,与华中农业大学一群非艺术专业、从未接触过舞台的90后学生,历时15个月、修改调整剧本20多次,运用艺术的手法将人物原型、华中农业大学的三个优秀学生代表——徐本禹、赵福兵和张瑜的精神特质,熔铸在了主人公张福禹的身上。

    因此,《牵挂》并不拘泥于对人物原型的描摹与再塑造,而是重在对于他们精神追求层面的开掘,故事情节虽为虚构,却是以戏剧的形式编织、融会、展现和传递着剧中人物与现实原型们所一致的“志愿精神”的自觉。正因如此,这部略显青涩的校园戏剧作品,拥有了自身独特的气质。

    不过,表现支教中的艰苦,可能带来更多的是景仰,打动观众尤其是年轻学生们的还是真挚细腻的情感。为此,全剧在略带戏曲方式的表述中,不乏诙谐地突出了主人公与恋人的甜蜜与情愁,果然收获了良好的演出效果,让观众更能体会到志愿者们为理想所付出的牺牲。

    作为辅助学生们学习、历练和成长的舞台,校园戏剧在年轻人的成长过程中承担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个人阅历的丰富、人生境界的提高,不可能完全在封闭的书斋中获得,而大学生们在演剧活动中培养、磨练自己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不仅能拓展眼界、将蕴藏在学生们内心深处的悲悯和爱激发和传递出来,又促使他们关注现实、反省自身,促进他们在戏剧交流中提升自我、净化心灵。

    青春如果没有理想,永远无法闪光。戏剧,是个体将自身的社会角色内在化的过程。在全身心投入排演的过程中,剧中人的品格激励着演员们,而他们则以自身真挚朴实的表演感染着观众,令积极的能量借助戏剧的形式,洋溢在校园之中。(胡薇)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