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中国青年网】用心唱响青年志愿者之歌

话剧《牵挂》剧组做客中国青年网访谈侧记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10日电(记者 李延兵)“总书记的回信对我们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向上如何唱响青年志愿者之歌,向下如何更好地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成为我们思考的必修课”
  “本禹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精神领袖,他是点亮爱心的火把,我们把这个火把和爱心传递下去”

  “我愿是一滴水,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愿意毫无保留的再反射给别人” …… 

    采访视频:青年志愿者之歌——话剧《牵挂》北京展演

    http://v.youth.cn/zh/201405/t20140509_5169565.htm


  话剧《牵挂》主创人员和本禹志愿服务队成员们做客中国青年网接受访谈时,纷纷流露出心声。
  此次访谈是为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由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共湖北省委员会共同主办的青年志愿者之歌系列活动之一,是展示当代青年志愿者精神风貌和先进事迹、推进2014年西部计划招募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话剧《牵挂》原型徐本禹,导演、编剧习志淦,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戏剧评论家胡薇,话剧主要演员、本禹志愿服务队成员丁洁参加此次访谈,共同唱响了一支响亮的青年志愿者之歌。
  我们将自己的故事搬上舞台
  “这些学生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了,我要用笔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就像徐本禹一样义也无反顾地把自己贡献出来”,著名戏剧家、国家一级编剧习志淦在访谈中回忆创作初衷时说道。
  2012年,习志淦应邀到华中农业大学讲京剧,在参观学校校史馆的时候,被华农学子十年来坚持进农村支教所震撼,从徐本禹到赵福兵,都深深地撞击着他的心。于是,搞了一辈子京剧的习志淦,第一次搞起了话剧,为了省钱,也第一次当起了导演,与同是“半路出家”的华农非艺术类的在校大学生们一起走上了《牵挂》的创作之路。
  “外行”演员在剧中因共同的志愿精神而产生独特的“化学反应”,现实身份与剧中角色合二为一。“大学生们用热情、真诚、感染人、充满爱的情感弥补了与专业戏剧的差别,他们的表演也不仅是记录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光辉历史,更是在传扬志愿服务精神,传递青春之歌。”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戏剧评论家胡薇在访谈中评论道。
  饰演向前进的孙伟是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名在校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在徐本禹和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影响下学习、生活。非艺术生的他在未参演话剧前,就尝试创作歌曲。《牵挂》让他的歌声不再“沉默”,“因为《牵挂》,我的歌传到了观众的耳朵里,而出演这样一个大爱的话剧,对我的人生影响深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只要我们不断坚信,不断呵护梦想,未来就会因为梦想而展翅飞翔。”访谈中,孙伟激动地说。
  5月4日,话剧在北京展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和青年代表一同观看,给青年学生巨大鼓舞。当听说演员都是非专业的90后大学生,李源潮连连称赞“编得好,演得好,亮点多”。他说,大学生演大学生的事,说大学生的话,道大学生的情,真实感人,传递了青春正能量。
  我们台上演绎奉献,台下践行坚守
  “在和平年代,这样的奉献是非常大的,本禹、本禹志愿服务队他们舍弃小我,为了他们的中国梦而奉献宝贵青春,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在剧组里不少同学都有决心去支教。”访谈中,习志淦跟大家分享了话剧台前幕后的故事。
  一部反映展现当代青年学生人生抉择和追求的《牵挂》,让这些青年学生成为传播正能量的使者。他们将真实的故事搬上舞台,在台上为大家演绎青年志愿者的付出和奉献,在台下他们坚定参加支教的决心,用自己的行动去坚守十年来爱心的传承。
  这些演员都是从未上过舞台的学生,在话剧排练中克服了很多的困难。他们都有繁重的课业任务,根本没时间进行排练。从开始的抽出周末,到后来抽出中午休息时间,再到后来,他们暑假也安排满了排练。“武汉去年高温达到45度,孙伟是坐火车30小时回家待了两天就回来了,东北的同学都回到武汉这个火炉里面过暑假,我真的非常感动。”习志淦说。
  “支教是一种履行自己社会责任的行为,如果有一天我的家人将来像张福禹那样,我会义无反顾地做出牺牲、去支持他,有这样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我们才能称得上是有所追求”。剧中女主角的扮演者张馨允,在参加完演出后对支教产生了与以往不一样的认识。
  “我愿是一滴水,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的身上的时候,我愿意毫无保留地再反射给别人。”  这是剧中一句普通的台词,却让饰演主人公的孙潇铭记于心。访谈中,他把这句话送给广大的青年朋友,并说道 “我们还年轻,我们未来的路还很长,这个世界是我们的,我们需要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剧里剧外,我都在寻找同行者
  “孩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感动,我觉得是最大的收获,我是幸福的”。访谈中,《牵挂》主人公原型徐本禹在总结两年的贵州支教生活时嘴角总是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因为大学时期到贵州进行了为期23天的支教,让徐本禹从此怀上了支教的梦想,他想用支教来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感动,而且是矢志不渝,义无反顾。回来后他牵挂着学生,隐瞒了家人,放弃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回到贵州,去追逐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去点燃他们的希望。
  导演习志淦说:“剧中台词说张福禹天生就有悲悯之心,其实我就是在说现实中的徐本禹。他的幸福是通过给予、抚慰、关怀他人来获得的,这种精神满足是任何金钱都买不到的,这就是徐本禹的精神。”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戏剧评论家胡薇说:“《牵挂》不仅仅是对故事人物原型的塑造,更是在挖掘他们对青春如火的发扬。戏剧和话剧一样,可以拓展眼界,就像此次剧中的演员多是来自华农的学生,如果只是读书,这些学生的阅历和境界是不可能得到迅速的提升,只有走出去,那种内心的悲悯和大爱才会被开导,才会将爱传递”。
  本禹志愿服务队的丁洁,在2004年就被徐本禹的故事深深打动,暗下决心要做他那样向外播撒爱心的人。2008年,丁洁参加了西部计划,去了当年徐本禹支教的地方进行支教。“我心中涌动着感动和幸福。”丁洁说当进入贵州山区,见到孩子们的第一眼起,自己就注定无法离开了。
  徐本禹不是一个人在前行。截止目前,从徐本禹到本禹志愿服务队,如今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已经发展出18支分队从事支教、关爱留守儿童、弱势群体等公益项目。他们传递着爱心接力棒,架起了关心弱势群体、奉献贫困山区的爱心桥,用自身的行动展现着当代大学生“乐于奉献、甘于吃苦、心系天下、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成为广大青年学习的楷模。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