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长江商报】华农“兽医院士”陈焕春获百万大奖

    长江商报消息 省科技奖励大会召开,今年总奖金是去年两倍多,达2000多万

    本报讯(记者 柯美杰 通讯员 陈汉梅 丘剑山 实习生 孙红玲 周晶晶)昨日,湖北科技奖励大会召开。2013年我省共有322项 科技成果 (人)获奖,其中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获“突出贡献奖”,并获得100万奖金。

    陈焕春是我国兽医界第三位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出生于1953年,是我国兽医界的第三位院士,2001年,他主持完成的“伪狂犬病鄂A株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及综合防治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我国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陈焕春被任命为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指挥部攻关总体专家组组长,与研究团队一起研制了10多种快速检测试剂,为禽流感防控提供了有效工具。他的成果在我国养猪业中大量应用,仅猪的“伪狂犬病”疫苗销售额去年过亿。

    我省322项科技成果(人)被授予2013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有突出贡献奖1人,自然科学奖29项,技术发明奖30项,科技进步奖226项,成果推广奖15项,中小企业创新奖21家。其中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团队完成的“红莲型新不育系珞红3A与超级稻珞优8号的选育和利用”获得了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今年总奖金翻番 达2000多万

    据了解,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自2000年开始颁发,是湖北省最高级别的科技奖项。2007年起,我省将该奖项奖金由50万提高到100万。今年省科技奖的总奖金从去年的近1000万提高到2000多万,但突出贡献奖奖金不变。

    来源:长江商报

    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2014/02/470303.html

    陈焕春:未来大型养猪场将智能化

    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2014/02/470302.html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柯美杰 通讯员 熊昊 实习生 孙红玲 周晶晶

    “我既感到光荣,又不胜惶恐。我对国家和社会作的贡献还很微薄,这样一个重奖对我而言更是鞭策。”昨日,省科技奖励大会召开,华中农业大学陈焕春院士获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时如是说。目前,年过六旬的他正在领衔“生猪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的同事们,为让市民吃上“健康猪”而努力。

    目睹耕牛大面积死亡 选择当兽医

    1976年春天,陈焕春大学毕业不久,前往天门等地调查“耕牛病”,当看到耕牛一头头死光了,农民不得不自己拉犁的时候,他立下一个信念,为消灭动物疾病而努力。

    我省养猪业1989年出现了大规模疾病暴发,大批大批的猪突然死亡。此时,陈焕春刚从德国留学归来,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陈焕春每天泡在实验室和猪圈里,饿了就啃上一口面包。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他从大量的病料中分离出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找出了罪魁祸首。

    我省1990年新生仔猪大批死亡,陈焕春从大量死亡的仔猪的病料中分离出了伪狂犬病病毒,并选取其中一株命名为猪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11年后,他主持完成的“伪狂犬病鄂A株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及综合防治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研制新型疫苗30多种,其中猪的“伪狂犬病”疫苗去年销售额达一亿。

    2004年,我国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陈焕春被任命为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指挥部攻关总体专家组组长,与研究团队一起研制了10多种快速检测试剂,为禽流感防控提供了有效工具。

    自筹资金建车间 销售额7.2亿

    陈焕春1999年将研制的猪“伪狂犬病”疫苗等成果600万转让给了四川一家公司,但陈焕春很快发现这条路走不通,“他们生产一段时间后就不行了,一年我们跑去指导几次。”

    这让陈焕春决定自己做成果转化。他说,一切科学研究都是为了应用,不应用就没有价值,2001年,创办了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我们不但要创新,创造,还要创业。”2004年,陈焕春自筹资金建成了第一期GMP生产车间,搭起了良好的成果转化平台。公司创办以来,累计销售收入7.2亿元,上缴税收9487万元,上缴学校1408万元,解决506人就业。2010年公司在武汉光谷生物城购地135亩,自筹资金2亿元建成第二期GMP车间,目前已经通过验收并投入生产。

    改变目前优质品种基本靠引进的局面

    全国首家以生猪健康养殖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协同创新中心——“生猪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2012年底在华农揭牌成立,陈焕春任中心主任。

    陈焕春说,以前人们希望吃饱,今天要求吃得安全放心、优质美味,而且还要价廉物美。首先要在新品种上下功夫,要培育出好的品种,改变目前优质品种基本靠引进的局面。其次要控制动物传染病以及研究出好的饲料。“动物养殖的设备也非常重要,未来大型养猪场都将用上全封闭,智能化的设备。”陈焕春说,智能化设备可以让猪粪闻起来像酒糟。目前,我省一些大型养猪场已经开始用上这样的设备。

    “如果把这些方面都做好,我们吃上放心肉将从源头上得到控制。”陈焕春说,通过这些努力,将提高猪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图文:一种疫苗为养殖户减损几亿

    (楚天金报记者解鸿震 通讯员李述武 陈汉梅 丘剑山)禽流感、猪温疫,这些听起来让人惊恐的传染性疾病,在陈焕春看来,都是可防可控的,因为动物传染性疾病,正是其团队重点研究对象。其中,针对流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全国性猪伪狂犬病,陈焕春团队所研制的疫苗,仅这一项,就为全国养猪户减少损失达几亿元。

    一种疫苗减少几亿元损失

    今年61岁的陈焕春,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从事“兽医”行当近30年。

    兽医在欧美很俏,但在国内总会招来一些偏见,而陈焕春又是怎么爱上这一行的呢?1972年,19岁的陈焕春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专业。1975年毕业前夕,他去荆州技校上个培训班,得知天门有大批牛因腹泄而死亡,他就借了辆自行车跑到田间去看。眼瞅着牛难受而死的样子,却又查不出原因,陈焕春眼泪直掉,“动物虽不能说话,但也是生命”。

    大学毕业后,陈焕春被分配到动物外科工作,他选择了动物防治,即兽医行当。他后来得知,人类78%的传染病源于动物疾病,这更坚定了他的职业信念。

    1989年,陈焕春从德国留学归来,包括湖北省在内全国养猪业爆发大规模莫名疾病。他去江汉平原调研,发现大批猪死亡;武汉市青山区一猪场,45头母猪有42头死亡。

    为提取病毒,他对猪进行解剖,一蹲就是一下午,最后,常常是在别人搀扶下才能站起来。最终,证明这是猪伪狂犬病,之前在欧洲曾被喻为猪的“第一杀手”,1998年,疫苗研制出来。2005年,陈焕春的猪伪狂犬病疫苗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已为全国养猪户减少几亿元损失。2013年,仅这一疫苗,就带来1亿元的销售额。

    近年来,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动物结核、乙型脑炎等重大人畜共患病流行。陈焕春及其团队开展了相关防控技术研究,为阻断病原体向人传播,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贡献。2004年我国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陈焕春院士被任命为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指挥部攻关总体专家组组长,其团队研制了10余种禽流感抗原和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并于201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学家兼当企业家

    “企业家应有科学家的头脑,科学家要有企业家的头脑。”在昨日颁奖大会现场,陈焕春作为获奖代表上台发言时,曾如此感慨。

    原来,猪伪狂犬病疫苗在1998年研制成功后,以600万元转让给了国内一家企业。几年后,陈焕春发现,几种疫苗一转让就不行了,结果都没推广好。于是,在陈焕春的组织下,2001年,成立了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随着公司壮大,还建起产业园。“现在有500多名员工,这包括一支科研队伍,一支成果推广队伍,一支售后服务队伍。”陈焕春自豪地告诉记者。

    如今,陈焕春经常给人讲的一句话:“我当学生时,粮食供应每月女生24斤、男生27斤,每个星期加一次餐,才能吃到二两粉蒸肉。今天,人们饭吃饱了、肉吃够了,供给多了,于是有了更高的需求。这就是要吃得安全放心、优质美味,而且还要价廉物美。”

    有了这种与时俱进的认识,陈焕春目前在用基因工程研制疫苗,并总结出,动物疫病防控与畜牧业养殖要树立“少打针、少用药、环境友好、绿色健康养殖”的新理念。如此,才能真正保障食品安全。
    来源:楚天金报
    
http://news.sina.com.cn/o/p/2014-02-26/064029564701.shtml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李禹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