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楚天金报】华农校长邓秀新院士:建议国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记者从全国人大网获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的报告。华中农业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邓秀新院士参加会议,建议国家加大对科研经费的财政稳定支持力度。

    作为科学界的代表,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直陈学术界两大问题。首要问题是:由于科研经费和项目优先,科学家的大部分精力花在“争取”项目上。有人自嘲“三分之一的精力在跑项目、三分之一在汇报项目、三分之一在做项目。”

    邓秀新院士认为,竞争过度浪费的不仅是钱,更多的是科学家的精力。因此,要适当加大财政稳定支持力度,适当地减少竞争性比例是有利的。

    科学家都希望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邓秀新称,目前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些成果。有的人为了提职称找几个人、几个朋友关起门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这是世界先进、那是世界领先、那是月球领先,这种成果有不少,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有科技奖励。很多年前就有一批专家建议中国的科技成果奖励制度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作为成果,如是基础性研究成果,通过国际上的引用就知道你好不好。如果是应用型成果,有没有产品是最好的检验。所以,过去说多少成果,有些本身就不是成果。另外,一项成果能否转化与立项机制有关,一些立项是拍脑袋立项的,搞出来之后再找几个人鉴定一下,最后再到科技部得个奖,内部在循环。如果科技立项变成问题驱动,特别是应用性的项目由产业提出来,就不存在成果转化不了的问题。当然,科研中还有一些技术性研究成果,不是马上就能转化的,我们现在太急,希望成果出来明天就可以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什么欧美科技投入比较成功?邓秀新院士认为,很大一部分钱是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而中国在这方面不足。

    邓秀新院士两年前做过一个调查,我国的风险投资基金主要是政府拿了一点,民间很少,企业很少,一年政府投的可能不到1个亿,1个亿和科研经费相比就很少了,再加上管理上的一些问题,中国科技成果缺少真正的风险投资去培育。因此,要解决成果转化问题,就应该建立一个多元的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机制,利用金融手段鼓励民间的、企业的、公司的,各种资本投入科技成果的开发中,有的在种子期,有的在小苗期,有的在收获期,有不同时期的风险投资,才能推动科技成果的运用。

    http://hb.yicai.com/local/shizheng/bendi/2013-12-11/2834.html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