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法制晚报】“装”着过日子 你累不累?

  法制晚报讯(记者 曾炜) 将自己的右手涂上粉底液,再擦上性感的红色指甲油,并戴上彩色圆点布艺发圈当做手上的饰物,日本宅男地主惠亮在博客中贴出的一系列“右手女友”照片,最近红到了大陆的网络。地主惠亮作为宅男,并没有女友,但那些伪装出来的“女友喂食、约会”的照片,却能以假乱真。

  地主惠亮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讽刺虚伪的单身宅男,在一个自拍秀泛滥的时代里,他不过想要以自嘲的方式博君一粲。很多网友看了这些“甜蜜”的照片之后,表示一边爆笑一边心酸。

  为何要心酸呢?因为感同身受,也因为人们从中体会到了无奈,一种必须“装”幸福的无奈。世界上没有哪条规定要求人们必须幸福、必须有女朋友。但是,似乎所有人都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要求必须“幸福”,哪怕是“装”的。我们今天就来探讨到底“装”是什么?我们为何都要“装”?生活中,我们装着强颜欢笑;工作时,“装孙子”低声下气;爱情里,秀甜蜜秀恩爱才是王道……

  “装”能获得更大的权力

  2010年,南方出版社出版了《假装的艺术》。作者是劳伦斯·怀特德-弗莱,是一位美国作家。在书里,作者认为,在这个“傻瓜时代”里,“装”有时比真才实学更重要。作者列出了包括电影、书籍、把妹、爵士乐等20个话题,然后告诉人们,在这些话题中,一些人是如何不需要掌握真才实学,却能表现得出无所不知的。

  这本书的中文版刚一出版,便成为了最畅销的书籍之一。这本书的中文编辑介绍说:“有趣的是,这本原版书放在版权代理公司已经很久无人问津了,而且,这本书在国外卖得并不好。”

  这本书的作者劳伦斯·怀特德-弗莱对于中文版的畅销也觉得“有点哭笑不得”,这本书的本意并不是教人如何“装”,只在于讽刺、批判中产阶级过于“装”的生活方式。据说书籍出版之后,作者收到很多中国读者的来信,感谢他“帮了大忙”。

  种种迹象说明,“装”在今天的中国很有市场,人们热衷于钻研“装”的“技巧”。而官场、商场中无处不在的巴结、奉承、拍马等社会文化土壤也孕育了各种“装”。于是,《厚黑学》、《假装的艺术》,这样的“装腔指南”才会受人欢迎。可以说,等级观念越是浓厚的国度,“装”就越会有市场。

  专栏作家,“豆瓣红人”丁小云则告诉《法制晚报》记者:“‘装’就是一种表演。成年人无论在任何领域,都需要表演。甚至一人独处时,没有人在身边,个人的表演依旧在继续,或者也可以说,现代社会对于个人的凝视是无孔不入的。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在现代社会,很大程度上,演技可以决定一个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拥有多大的权力,获得怎样的社会地位。”

  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论,认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一场“戏”,分“前台”与“后台”,人们在“前台”的交往中,往往需要掌握各种“技巧”,以让日常生活得以正常进行。换句话说,其实所谓的“装”太普遍了,而且是每个人都必须学的东西,我们的生活也就是一场“秀”,甚至“装”就是“文明”的本质所在。

  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心理学老师张陆告诉记者:“所谓的‘装’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印象管理,是为了活在别人的期望之中,迎合周围的人,尤其是那些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人。”

  网络让“装”变得更简单

  丁小云是在“文青”聚集的豆瓣网拥有很高人气的著名ID,他最新出版的《论文艺女青年如何培养女王气场》受到很多读者的追捧。正如他所言:“现代社会对于个人的凝视是无孔不入的。”

  确实,“凝视”这个词很能说明我们今天社会的特征,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兴起,使得“凝视”无孔不入有了可能,其实也使得“装”变得更有必要和简单。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些很久没联系,但是在你的微博、QQ空间、博客里被你关注的朋友、同学,他们不停地自拍和秀着个人生活,以至于,你已经三四年没跟这位记忆中的朋友、同学聊过天,但是,你却知道,他曾在意大利旅行,在咖啡馆里看过书,剪了新的发型,买了漂亮衣服,昨天晚上刚吃了一条鲤鱼……

  在一个自媒体发达的社会,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电脑展示自己的生活,虚拟的展示代替了现实的接触。放心吧,没有人在意那些照片是否PS,没有人会去仔细体会那些“甜蜜”背后的辛苦。除了默默点个“赞”或者留下一个不知所谓的QQ表情之外,其实,那些照片又与己何干呢?

  对此,张陆却告诉记者,这些是与己有关的:“我们要进行印象管理,管理就必须有标准,而标准就来自与别人的比较,‘晒幸福’其实就是要告诉别人,你看你没来过吧?你看你没吃过吧?也就是说,‘晒幸福’就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装”是维护自尊的方式

  人们常说中国人“爱面子”。其实,“爱面子”又何尝不是我们所说的“装”呢?“装”本质上就是展示“面子”,而不是展示“里子”的行为。

  “爱面子”不是中国人的专利,它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心理。在西方的古典小说中,你能看到很多穷得叮当响的人物,为了维持“体面的”贵族生活费尽心机。这些人往往让读者觉得滑稽可笑,但也会像地主惠亮一样泛起读者的一些心酸。我们并不会完全从道德上否定这种行为,毕竟,这种行为可能有损自尊,但也是维护自尊的方式。

  对于这些为了维护“自尊”或者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装”,与那些带着功利性目的“骗”不一样,大众是相对宽容的。

  不过,丁小云认为:“‘装’和‘骗’其实就是一回事儿,只是前者很多时候不仅欺骗了别人,连自己也欺骗了。很多人在‘装’的过程中浑然忘我,产生了自我感动,产生了道德优越感,觉得自己很真诚,很无私,很高尚。”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曾经花费了25年的时间去研究人类的“说谎”行为。在其著作《假相》一书中,他曾经把生活中的“说谎”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为了利益和权力的“蓄意欺骗”;一类是为了让交流和人际关系更加融洽,或者为了让自尊获得保护而说的谎。

  这种区别,对于理解我们所说的“装”有很大的启发。对于“装”也应该有所区别。“爱面子”式的“装”是因为虚荣,但也是为了保护自尊不受伤害。张陆告诉记者:“中国人爱面子也是为了维护自尊。我们有这样的文化土壤,凡事都应有度。我觉得适度的‘装’一下是正常的,谁不想给人一个好印象?”  

来源:http://politics.caijing.com.cn/2013-11-25/113607222.html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吴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