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黄冈日报】院士论“稻”

    黄冈新闻网(黄冈日报)通讯员陈钰 黄超

    10月18日,蕲春县赤东镇酒铺村连片再生稻农田里,谷粒饱满。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傅廷栋,博导彭少兵一行疾步下车,沿着崎岖的田埂,直奔稻田而来。

    “酒铺,听这名称,应该很有来历哦?”邓秀新打趣道。

    “呵呵,院士校长高见!我们这片区原为湖沼,清嘉庆年间形成四十八围格局,有良田十万亩,一直是鄂东粮仓。”蕲春县委书记徐和木解释道。

    带头种了十余年再生稻的酒铺村党支部书记邓先峰,大步流星地将院士、学者引到农户朱桂林、沈腊生的责任田块,介绍起“双季稻”、“一季中稻”和“再生稻”三种不同种植模式,并算了一笔明白账:“以新双优223号品种为例,再生稻头季亩平单产达到683公斤,产量比双季稻和一季中稻亩平分别增产22.5公斤和422.5公斤,群众每亩收益要比双季稻、一季中稻,分别高出516块钱和706块钱。”

    “嗯,我们早就听说了蕲春再生稻面积有20万亩,高手在民间,果然名不虚传啊!彭少兵竖起大拇指,谦虚地表示自己尽管是水稻作物生理学家,还得多向农民群众学习。

    在稻谷优良品种集中展示田块,邓秀新、傅廷栋、彭少兵等驻足良久。“汕优63号,这不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中科院谢华安院士的产品吗?”傅廷栋俯身托起稻穗,如见亲人般高兴。

    “是的,我们蕲春1984年就推广了这个品种,现在还是主栽良种之一。”蕲春县农业局副局长方锡文补充道。

    眺望连绵的稻田,75岁的傅廷栋院士激动地掏出手机,拨通了远在福建的谢华安院士的电话:“谢院士,我在湖北蕲春县田间,这里再生稻面积大、长势好,产量全国领先,您什么时候来看看?”得知对方允诺月底有空,他当即约定:“好好,下次我再陪您来走走,不然农友可要收割归仓了哦!”

    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邓秀新校长高兴地提议:“来来,我们在蕲春田间地头接地气,合个影!”刹那间,相机快门“咔嚓”响起,留下了精彩的瞬间。

    http://hgdaily.com.cn/w/3/ciye/4O162O153841O0O1.html

责任编辑: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