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荆楚网】华中农大进行“十题百村”社会观察项目

走访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

  2013年7月2日,一支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进驻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他们将在这里开展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据悉,此次实践活动主要围绕"农村传统民俗艺术的传承与产业发展及基层农技员技术推广绩效调查"的主题展开。

 同学们在与手工艺人交谈

红线椒


  通过前期资料及文献的查阅,团队同学们了解到,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的逐步提高,农村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作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另一方面,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问题,如何更好地将之与技术相结合也是现今比较重要的课题,而陕西省在我国"一村一品"(即一个村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一个或几个重点产业)政策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凤翔县城关镇更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泥塑和辣中圣品红线椒名闻海外,因此,团队成员一致决定通过对凤翔县的调查,深入分析以上两个涉及新农村建设的问题。
  3日上午,全队7人首先来到了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村。据悉,该村是风翔泥塑的主要产地。团队成员通过调查了解到,全村大概有两三千人,而会做泥塑的则主要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并且他们也只是农闲的时候来做,当地的年轻人则纷纷选择出去打工或上学。
  据了解,凤翔泥塑历史悠久,色彩鲜艳,深受人们喜爱,并且曾在2002年和2003年分别登上了当年的邮票主图,甚至联合国都有人员专门前来参观,为何现在却是这样一个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团队成员通过调查发现,如今泥塑主要的功能并不仅仅像以往一样用于镇宅、祈福,更多的顾客购买泥塑是为了在逢年过节走访亲友时随个礼,表达心意。因此,泥塑的销售便出现了淡旺季,其产生的利润便不太稳定,利润额也远不如出去打工挣得钱来得多。一位正在制作泥塑的阿姨告诉团队成员,她的孩子现在正在外面打工,并没有把她的手艺传承下来,"现在的孩子没有耐心,坐不住,手上的技艺要静下心来才能做好,我的孩子不喜欢这些。"阿姨讲道,这也是现在泥塑继承人少的另一原因。
  3日下午,团队成员又了解到了泥塑的生产销售情况。原来,当地人大多以家庭作坊的模式自产自销,而只有一家名为"艺博园"的泥塑民俗园以公司的模式进行销售。团队走访艺博园了解到,艺博园主要通过顾客上门购买以及展销会、网络渠道等进行泥塑的推广及销售。
  接下来的4天,团队又来到了以生产红线椒为主的六道村进行调查。
  在村书记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在农田进行了实地的考察。他们了解到,生产及销售情况一度较好的红线椒,近几年却并不乐观。曾经的六道村基本每家每户都会种红线椒,但现在只有一部分农户在种植,并且每家种植面积大概一亩三分。这也造成了农技员不便对红线椒的生产进行整体指导。另一方面,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出了一定的经验。对于基本的病虫害,他们都比较清楚该施什么农药,什么时候施,所以很少找农技员咨询。这两方面导致了农技员技术推广困难,绩效不高。由此,团队成员认识到,在解决农民获取现代先进生产技术及与农技员进行基层指导有效对接问题上,政府、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三方面都应该对自身的积极性和行动力加以改善和提高。而作为农业大学的学生,成员们讲道,"我们不应该只是埋头于课本上的专业知识,应该多进行农村基层的走访和调研,多发现问题并思考其有效解决办法,才可以做到像我们校训所说的那样'勤读力耕,立己达人'!"
  http://news.cnhubei.com/xw/2013zt/zxzgm/bzzgm/201307/t2654135.shtml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