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电子校报 > 正文

[校报489期]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何来?

近日,学校新闻中心推出了2012年度校园十大新闻的候选新闻,《我校学生创新创业作品获多项大奖》入选。工学院张印等设计的“履带式双人休闲运动车”获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王文涛等同学的《“多莱宝”种猪繁殖性能增强剂商业计划书》获得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咏拓”创业团队在中国大学生计划创业竞赛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中斩获一等奖,学校总成绩居湖北高校之首。

2012年12月18日出台的《华中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13条指导意见中,有4条涉及“创新”二字。内容包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创新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事关人才培养质量,显然已成为了广泛的共识。

问题是,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考成绩不错的学生可以选择基地班,入学后还可以考虑张之洞班。课堂之外,众多星罗棋布的各个层级的实验室、工程中心、基地、实验教学中心都是对学生开放的创新平台。院士、教授们都在以开放的姿态积极接纳本科生进实验室。显然,在这些科研的“国家队”里,拥有诸多良师和同伴,设备更完善、资金更充沛、各个方向的研究多少都有积累,浓厚的氛围足可以吸引“学术菜鸟”,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创新也更有可能发生。

对实验室尚感陌生的本科生也有机会。大学生创新基金(SRF)项目就将很多学生领进了学术的大门。SRF包括校级资助项目和院级资助项目。所有项目经中期检查后选取部分优秀的进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简称国创),每个项目资助金额从千元到万元不等,结题时间在一到两年之内。从2007年到2012年,我校资助了1238项SRF项目,其中有340项申报了国创。仅2012年一年,国家创新基金资助额度达到300万,SRF30万。

这些基金小而灵活,主管部门希望藉此将学生导向学术和创新,并不指望每个项目都能做到优秀。毕竟,在最开始的学术生涯中,不试错怎么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呢?据不完全统计,在147个国创项目中,有2个项目中途放弃,2个项目审查不合格。绝大多数(97.3%)可以完成并通过审核,但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项目可被评为优秀。资助体系的扩大,资助制度的日趋灵活,让原来只有个别人能参与变为现在几乎人人都有机会申报。

平台、项目对每个学生都是开放的,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才会涌现出让我们惊艳的创新火花?我们选取了3个例子,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找到创新的可能。

读完三个故事,你不得不说,创新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创新点。那些对日常生活细致观察、处处留意的学生有改进生活细节的兴趣,更容易找到创新点。另外,具备宽厚基础知识背景的学生,在交叉学科领域更容易激发创新火花。

兴趣的导向只是开始,创新火花激发之后,要燃烧成熊熊烈火,还需要持续不断地添加柴火。这个过程艰辛漫长,需要不懈怠的坚持。把一个精彩的想法实现,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行动能力,是个解决问题的高手。他的学习能力影响深远:很多知识必须现学现用,学习的习惯和思维的习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一切又源自知识体系的长期积累。

创新思维的养成并非一日两日。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者之间是逐步递进和深入的能力层次。专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创新的基石。在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依然是学生的自主性,手脑并用加长期的坚持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创新。

■“藏”在生活里的创新

设想一个熟悉的场景:无人在房间时外面突然大雨倾盆,雨水飘进出门前忘记关的窗户,侵蚀了地板和书桌上的文件。当人们回来后耐着性子清理时不免会感叹:要是有能在雨天自动关闭的窗户就好了!

工学院机制0907班的学生刘奇和他的团队在近半年的努力后,做出了一个防雨自动窗。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该项目获得国家一等奖,日前已申请了国家专利。

和其他防水窗专利的设计原理不同,它是全机械运作,安全并且成本低廉。可运用到市面上最常见到的翻窗、推窗和移窗三种窗户中去。

刘奇很喜欢观察身边的事物,防雨自动窗的创意就来自于校园生活中。刘奇发现,每当下雨刮风时工程楼或三教朝东的窗户如果没关就会导致地面大量积水,很多老师和同学经常为此抱怨。2011年底,刘奇向指导老师王树才教授说了想设计防雨自动窗的想法后,王树才对这个创意很支持,并且建议刘奇,设计要在安全性和环保节能上下功夫。不要使用电控系统来感应触发相应机构来实现防雨功能,常规的机电结合的办法,遇到雨水容易漏电,最好是利用某些物理或化学变化来触发装置。

刘奇和队友们发了愁:用什么样的材料遇雨水后能迅速膨胀来触发装置,并且不产生明显的发光发热,还能符合循环使用的环保要求呢?他们查了很多资料,还询问了化学和材料专业的同学,只要是觉得有可能性的就会满武汉地跑,买到后再做实验检验效果。就这样跑材料跑了有半个月,但结果都是失望。最后在网上查到一种名为“SAP高吸水树脂”的材料,买回来后预想要求的实验结果让团队五个人兴奋起来。

接下来设计材料包时,包材料的布又成了个大问题。他们用无纺布将材料手工缝制,没有效果。他们甚至买来婴儿尿不湿,拆开里面的布来试着做。这过程被其他同学看到后成为一时的“笑谈”。顶着做不出来的压力,他们一次次用天平定量称取不同的布,不断调整比例和材料的分布,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最终在演示时获得了成功。

边实践边发现,边学边用,才能不被问题吓到。“科技创新其实并不神秘,它就是解决我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经常在外面买制作需要的零件,刘奇和队友们经常往外跑,中午也常常在外边的小餐馆吃午饭,在喝汤时发现有的餐馆不提供汤勺,即便是提供了也不能很好使用。“能否将筷子和勺子组合在一起呢?”刘奇心想。他开始着手解决方案的构想,设计了一种一体式筷勺,同样申请上了专利。

“我们生活在一个并不完美的世界,所以我们才要通过自己的创造让它完美一下。让生活更人性化就是我理解的创新。”刘奇说道。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