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狮山时评 > 正文

【言论】学术育人要有理有情

    立德树人须情理交融。大学育人得讲理,要以理服人;得用情,要以情感人;学术育人是大学育人的特质。这些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普遍性共识。但教育者该怎样晓之以理,如何动之以情?日前,学校彭少兵教授面向植科院本科生的“讲讲我的科研故事”给人启示。
    用故事来讲“理”。以理服人是育人工作的基本要求。针对当代大学生,讲道理以理服人,不能停留在自说自话的大道理说教上,要以生动的、具体的讲述,让道理蕴藏在故事中,才能提升道理的说服力。彭少兵说,他的第一篇论文发表于1993年,是他在实验样品仔细对比中,用手搓样品有“质感”差异,觉得是“含油率”的不同,进而推测可能是脂肪酸含量的不同所致。于是设计实验,小心求证,终于有了这篇了论文。彭少兵说,只到现在这篇文章每年还有较高的引用次数,表明还有人在此基础上继续做着研究,这让他认识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也是自己坚持科研工作最大的乐趣。
    彭少兵讲的这个故事,其实道出一个重要的道理:学术研究要“有心”,要于细微处发现并大胆去求证;要找到科研工作的价值,并从中建立认同、学会坚持。正如一名2012级本科生所言,彭老师的报告“不似说教”、 “胜似说教”,这种“说教”很有趣,“不枯燥干瘪”,让我们很舒服地接受了一次专业教育。
    在故事中述“情”。以情感人是育人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育人工作感染力、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本科毕业于学校的彭少兵教授谈及回母校工作的原因时说,自己是学校发现和购买的“原始股”;经过学校培养,这只股增值了,他觉得,应该让学校得到回报,所以他坚定地选择了回到母校工作。这种对母校的感情让现场的学生深感亲切并为之动容,现场抱以掌声。
    彭少兵坦言,自己目前处于事业的低谷期,归国两年也没有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其实也想出去,只是觉得自己回校后,没有做出很好的工作,他说,如果出国就一定要介绍自己在回到母校后的工作,而不是以前的工作。这个故事中流露出来的对母校的热爱、对学术的热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种讲真话、道真情的故事,能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进而迸发出强大的学术育人的情感力量,激励和鞭策学生奋力前行。
    这种情理交融的学术育人值得提倡。我们期待,更多的专家学者能走进学生,和他们谈谈科研和背后动人的故事。

责任编辑: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