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青春 > 创新创业 > 正文

王伟锋:甘用双脚量青山

【海南日报】王伟锋:甘用双脚量青山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http://upload.hzau.edu.cn/attachments/20120426/20120426012520_74339.jpg" /></p> <p>&nbsp;&nbsp;&nbsp; “我用脚丈量了鹦哥岭,你说,我怎么能不热爱这座大山?”4月12日上午,记者在去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道银村的一个河谷里,遇见了河南小伙王伟锋。他用一个反问句来表达了自己对鹦哥岭的情感。</p> <p>  2007年7月,王伟锋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他学的是林业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当时,他面临两种就业选择,一个是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一个是武汉市的一家种子公司。思来想去,王伟锋选择了专业对口的鹦哥岭。</p> <p>  “在做决定之前,我给老站长周亚东打了一个电话。”王伟锋说,周亚东实事求是地给他分析了管理站的困难:经费紧张、位置偏远、科研条件很差,而且还暂时租用着民房办公。但鹦哥岭保护区是新建的保护区,在未来有很好的成长空间。</p> <p>  王伟锋相信了周亚东的话,他更不想浪费自己勤奋学习获得的专业知识。和周亚东沟通后,王伟锋收拾好行李,千里迢迢赶到了鹦哥岭。</p> <p>  他还记得自己是星期五到达管理站的,紧接着,就赶到五指山自然保护区接受培训。到站第五天,王伟锋就开始跟着保护区的护林员上山巡护,去认识鹦哥岭、了解鹦哥岭。</p> <p>  “别看小伙子白净、瘦小,他可为鹦哥岭作了大贡献。”提起这位对电脑运用非常厉害的老部下,周亚东赞不绝口:是王伟锋带领着两三个年轻人完成了鹦哥岭数字保护区的建设。</p> <p>  “那个时候真的非常苦,把从小到大的苦都一气儿吃完了。”王伟锋笑说,虽然吃了很多苦,但也有了令他骄傲的成绩。</p> <p>  原来,2008年7月,省林业局在全省林业系统启动了数字化保护区建设。因为学的是林业信息技术,在管理站信息技术科工作的王伟锋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这项重任。</p> <p>  “鹦哥岭的森林资源、动植物分布情况、地形、河流、社区等等,这些信息,都要用数字化表达出来,并输入电脑,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王伟锋告诉记者,这些数据都是他和同事一步一步用脚在鹦哥岭走出来的。</p> <p>  尤其是数字化保护区的一项重要内容—划界定桩,就是用界碑、标桩在实地标示出保护区的界线,让周边村民了解保护区的范围。200多公里边界,要埋12个界碑、120个标桩,王伟锋、姜祖扬、王合升等几位管理站的年轻人,和护林员一起,靠肩扛、手抬,仅仅用了一个月就完成了。</p> <p>  在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他还主持完成了鹦哥岭二类资源调查。75.6万亩的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王伟锋、林帅、姜祖扬3位年轻人,背着帐篷、睡袋,米和盐就进山了,渴了,喝山泉水;饿了,用山泉水煮饭吃;困了,在深山里找块平地,搭起帐篷也能美美睡一觉。</p> <p>  “最长的一次,在山里呆了40多天都没有下山。”王伟锋告诉记者,在大山里,最难受的是手机没有信号,和父母家人联系不上,他很担心远方父母因为没有他的音讯而着急。</p> <p>  半年外页调查,半年内页工作,王伟锋翻遍了鹦哥岭每一座山峰,走遍了鹦哥岭每一条河流,调查了鹦哥岭周边每一个村庄。</p> <p>  村民们都认识了这位腼腆的,一笑就会露出两颗小虎牙的可爱的河南小伙子,每次到社区调查,他们会很热情地留王伟锋吃饭,用农家自酿的山兰米酒招待他。</p> <p>  “从前我滴酒不沾,现在两斤米酒都没问题!”望着依旧文静、腼腆的王伟锋,记者相信他的话。因为有了很深的热爱,就会让一个人改变。</p> <p>  而在鹦哥岭“幕天席地练筋骨,安步当尺量青山”的王伟锋,无疑是深爱着这座大山的。&nbsp;&nbsp;&nbsp; (本报鹦哥岭4月24日电)</p> <p>&nbsp;&nbsp;&nbsp; 链接:<a href="http://hnrb.hinews.cn/html/2012-04/25/content_470731.htm">http://hnrb.hinews.cn/html/2012-04/25/content_470731.htm</a></p>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http://upload.hzau.edu.cn/attachments/20120426/20120426013601_67387.jpg" /></p>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李塬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