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华中农大创新农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编者:近日,教育部网站刊发了学校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典型经验——“校地协同,科教融合,创新农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现将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加强与地方政府、农业科学院所、农业企业等单位合作,通过观念创新、平台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促进了科研教学协同、学科专业协同、校内协同和校地协同,创新了合作办学体制与机制,深化了实践教学改革,加强了农科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推进观念创新。推进改革,观念先行。2011年,华中农业大学就深化教育改革、统一教育思想组织开展了四年一次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学校紧紧围绕“实践·创新·融合·提升”主题,组织了系列辅导报告会、专题研讨会、师生面对面交流会、学生班会等达180余场。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质量至上、育人为本,科教融合、学术育人,协同创新、实践育人”等思想观念在师生中形成了共识。同时,学校将2011年确定为本科教学“实践教学年”,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营造了重视实践育人的浓郁氛围,全面推进了实践教学改革。
    ——推进平台创新。华中农业大学从四个层面开展了校地协同平台创新:一是与全国20个省、市和省内所有地(市、州)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发挥校地双方优势,拓展合作办学渠道;二是与湖北省科技厅、农业厅、林业局、水产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及省内14个地市农业科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平台;三是依托学校39位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等方面与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开展全面合作;四是与农业企业开展合作,拓展人才培养平台。另外,学校启动了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135工程”,着力建设10个核心校外实习基地,重点建设30个校外实习基地,总体建设50个优质的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011年,学校遴选了11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并签订了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共建协议。
    ——推进内容创新。结合最新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特点、行业发展趋势,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农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校地共同研讨完善了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一是及时将科研成果和生产实际案例融入或转化为教学内容。2011年,在更新实验实习项目和内容的基础上,学校开设了61个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供学生选修;二是开设企业课程。一方面组织学生深入企业,把实践课堂搬到车间;另外一方面请企业家到学校现身说法、案例剖析,推进产业与专业的对接;三是合理调整农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让更多的学生以项目的形式进入基地或企业,结合老师课题开展实习,实习内容与科研和行业生产实际结合更为紧密。
    ——推进机制创新。一是成立专门机构,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小组”三级管理体系和反馈、沟通协商机制,形成了校内协同、校地协同的工作格局;二是明确合作双方责权利,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学校与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对基地建设与管理、人员互聘、科研项目合作、成果使用等进行约定,确保了合作的有章可循。三是学校将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实践和指导学生实习列入晋升和考核条件,鼓励农科类青年教师到生产一线实践锻炼,充分调动教师深入一线指导学生实习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积极性;完善农科学生学业评价制度,提高学生结合生产实际开展实践探索的积极性。
    学校与湖北省武穴市共建鄂东南作物综合实验站,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目前,校地已共同出资300多万建设了满足教学、科研和技术培训需要的工作平台和生活设施平台。根据建设规划,校地双方后续还将投入6000万对试验站的实验条件、示范条件及生活设施等进行建设和完善。2011年,有300余名学生到基地进行课题研究、实习和社会实践。校地合作开展科研项目10余项,研究经费200余万元。开展农技培训10余批次。该实验站已成为学校农科人才培养的综合基地和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实现了校地合作发展目标和互惠共赢,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改革试点工作积累了经验。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202/201203/132936.html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