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南湖视点 > 正文

寻访首义第一枪枪响处

    新华网武汉9月5日电(记者皮曙初 熊金超)入秋后的武汉,暑气依旧逼人。在武昌紫阳湖畔一个洁净、肃穆的小广场上,曲廊弯弯、碑亭伫立。每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周围的居民总爱带着孩子们来这里玩耍、散步、聊天……也许,他们并未在意,这里就是辛亥武昌首义第一枪打响的地方,中国2000多年专制帝制的丧钟就在这里敲响。

    但在辛亥革命后裔李厚启老人的眼里,坐落在湖北省总工会院内的这一看似平常的小景致,却是一处承载了太多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圣地”。退休以后,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一有空就要来这里瞻仰那座高达4米多的纪念碑,望着石碑上的“九角十八星”图案,抚今思昔,怀想革命英烈。

    据史料记载,武昌起义爆发前夕,汉口宝善里革命机关失事,起义计划暴露,起义总指挥部机关遭到破坏,清军警满城搜捕革命党人,1911年10月10日凌晨,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在武昌慷慨就义,但军中革命党人的起义准备并未中断,在悲愤之余,大家更是勇气倍增,终于“一声枪响,诸营响应,鸣奏起中国近代史上辉煌、激进的乐章”。

    这“一声枪响”就从驻扎紫阳湖(当时名为墩子湖)东侧的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里响起。当天晚上枪声响起,工程八营革命党代表熊秉坤率众“呼啸而出,直奔武昌中和门(起义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库”。各路起义军集结楚望台,推举吴兆麟任临时总指挥,经过一夜激战,“克复武昌全城”。

    历史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说:“经武昌新军暴动的沉重打击,沿袭268年的清王朝及两千余年的专制帝制之倾覆成为定局。”武昌首义枪响后的一个月,全国各地迅速响应,湖南、陕西、江西、云南、上海等省份纷纷宣布“易帜独立”,专制集权的清王朝土崩瓦解。

    如今的紫阳湖畔,石径清幽,绿树环绕,碧波倒映,景致优雅,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每每站在这个纪念碑下,就仿佛看到我祖父他们那一代人从这里出发,奔向楚望台的景象。”李厚启说。他的祖父李运利曾是湖北新军14标一营左队司务长,也参加了武昌起义。祖父的故事使他对辛亥首义的历史产生了兴趣,多年来常到那些辛亥遗址中寻访故迹。

    1987年10月10日,武汉市政府在原工程八营驻地立碑纪念。碑身上方是三支汉阳造步枪的石雕,碑座正面刻着“辛亥武昌起义工程营发难处”字样,两侧雕有九角十八星旗,背面刻有记述工程营发难经过的碑文。李厚启说,这里每年都是海内外人士瞻仰辛亥史迹的必到之处。

    碑后十余米,是紫藤环绕的“发难处”纪念亭,亭中石碑上,刻着冯天瑜教授1995年1月撰写的《辛亥武昌首义发难处纪念亭记》。

    冯天瑜说,湖北省总工会通过多年的努力,栽树、种草、修围栏,把这一块难得的历史古迹装饰一新。虽然在城市中央能够保存的旧址占地并不大,然而绿草如茵,藤蔓如盖,与紫阳湖公园相邻,与武昌首义广场相望,尽显闹中取静的庄严与和谐。

    如今,这些传承百年历史的旧址,已经融入大武汉的现代生活。紧邻“首义第一枪”旧址处,就有一个工程营社区,而首义路、首义中学、首义小学、首义广场等一些传承百年历史标识的道路、学校及建筑,更是遍及周边。

    “与这样珍贵的文物为邻,我们感受到发自内心的自豪和崇敬。”一位经常在“辛亥武昌起义工程营发难处”纪念碑周围散步的居民说。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9/05/c_121979593.htm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