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科学研究 > 正文

我校生科院本科生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

揭示远缘杂交遗传规律并进一步探讨表观遗传规律

    不同属的植物能否杂交产生后代呢?杂交后代在遗传过程中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近日,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郭威威以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在由英国生物医学中心(BioMed Central)出版的《BMC Plant Biology》(《BMC 植物生物学》)杂志上发表题为“Instability of chromosome number and DNA methylation variation induced by hybridization and amphidiploid formation between Raphanus sativus L. and Brassica alboglabra Bailey”(萝卜-芥蓝杂种和双二倍体形成过程中诱导的染色体数目和DNA甲基化变异)的论文(SCI IF:3.77),利用萝卜、芥蓝杂交得到后代,并跟踪了从F1代到F10代的遗传物质变异情况,分析和阐述了其中关系和规律,为杂种在油菜等芸薹属作物遗传育种中的进一步利用打下了基础。
    该论文是郭威威在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龙鸿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通过研究,他们得出在萝卜、芥蓝杂交后代的传代过程中,早期染色体数量不稳定,随着传代的进行,染色体数目逐渐趋于稳定,呈现典型的混倍体特征;同时,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认为,以DNA甲基化为代表的表观遗传机制在由属间远缘杂交产生的异源多倍体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植物体可能通过对现存遗传物质的修饰达到适应环境、维持遗传稳定的作用。文章肯定了表观遗传变异在植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DNA甲基化变异的研究,为找寻表观遗传变异的作用规律提供了实验依据。
    多年来,我校生科院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本科教学工作,积极整合资源,发挥人才优势,创新形式,在专家教授中形成了“七个一”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即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参加一项教改项目,指导一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做一场学术报告,下学生寝室开展一次交流,参加一次新生开学典礼,与毕业生合一次影),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使学院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效益不断增加,呈现出“两实两强”的特点,即“作风踏实,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许多本科生注重实践创新,厚积薄发,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取得可喜成绩。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