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社会服务 > 正文

“低碳农机”为何难以打动农民

 
    “我们只有从农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农村实际和自己的专业,才能使农民真正的了解低碳农机,使农民从内心接受低碳农机”,刚刚赴湖北省孝感市陡岗镇袁湖村参加完暑期社会实践的华中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的大三学生郝登高发出这样的感慨。
    和他一起参加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还有同专业的其他10名同学,经过一周对“低碳农机的推广与应用”的主题调研,出发时的热情已经成为了归来时的责任,对农村机械化生产的认识也由当初的感性、简单变的理性和丰富起来。
    当前,世博会在中国的召开不仅世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提供了窗口,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历史机遇,也使“低碳生活”的概念进入到了千家万户。出发之前,社会实践的同学们细心准备了与“低碳生活”、“低碳农机”等主题相关的宣传材料,希望能把“低碳”理念也一并带到农村去,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注入一些新的元素,但当同学们走进袁湖新农村时,才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新农村村民之惑:“什么是低碳农机?”
    此次华中农业大学“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实践地——孝感市陡岗镇袁湖村,是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百镇千村”示范村,全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也是华中农业大学“111”计划(“一院带一村,辐射一个县”服务新农村建设行动计划的简称)科技扶助基地。
走进袁湖新农村,映入眼帘的是笔直的水泥路,弧线形的路灯,依次排开的小洋楼,纯白色的小栅栏……路的尽头,是一个占地12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广场旁边是一个几十米见方的池塘,数棵椰树沿塘挺立,各类健身器材依栏摆放,犹如给广场镶上了精致的花边。
同学们不禁为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感慨,大家对接下来的课题调研也信心百倍。可谁曾想到,“低碳农机”在袁湖新农村里,却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新词汇。
袁湖村全村有大小型农业机械共12台,在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上高于其他各村,每年不仅能够满足本村的农业机械化作业需求,还能够出租机器给本村以外的农户使用。农民对机械化生产、上海世博都能够道出一二,但向村民介绍“低碳农机”时,许多人表示从未听说过。
“什么是低碳农机”,成为了村民问同学们最多的问题。
 
  “新农村”呼唤“新农民”
     近些年以来,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给予高度的重视,无论是在科技、资金还是政策领域,都进行了很大的保障。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的路面,新的房子,新的农业生产模式,但是,如何带来新的思维、新的精神面貌,建设“新农民”,这是袁湖村党支部书记袁少敏提出的新的课题。
    “经济上的发展带来了生活上的宽裕,但是,如何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如何培育具有新的生产经营理念的新农民,这是我现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袁少敏书记如是说。他认为,之所以农民不了解低碳农机,很大的原因在于宣传、教育不够,“农村的经济水平已经发展了,可农民的生产生活思维还跟不上”,“以秸秆处理为例,秸秆焚烧会破坏空气质量,大多数农民都是以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等物,而不愿意采取我们所提倡的截断后直接覆盖的方式。”除了技术上存在困难以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农民没有认识到环境对自己的影响,认为直接焚烧掉的方式“简单、省事”。
    所以,要提倡村民使用“低碳农机”进行农业生产,首先要进行理念上的更新,培育“新农民”,再来谈关于技术进步的问题。而“新农民”理念上的更新,一要靠对村民的教育,二要靠多种渠道的宣传,形成氛围,三还需要村级管理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样,才会给新农村建设带去新的理念,增强“低碳农机”意识,使低油耗、低排放、高效率的“低碳农机”真正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减少农业生产碳排放服务。
    “只有新农民才能创造新农村,只有新农村与新农民的形成,国家整体实力才会提高。”袁少敏书记说。
 
  新型农机发展仰赖于农机工业的新发展
    要发展“低碳农机”经济,就离不开农机工业(制造业)提供低碳型的农机产品。因此发展低碳型农机化经济,就仰赖于农机产品生产部门站在低碳型经济发展的高度投入资金,技术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所需的农业机械产品。如以太阳能为动力的农机产品,高效低耗的电能动力农机产品,沼气热能农机产品等。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发现,在介绍完“低碳农机”的概念之后,大多数农民表示还是愿意接受新生事物,但也存在着诸多担心,例如,“在兼顾环保的前提之下,生产的效率和效益能否保证?”“讲求环境保护,是否会增加个人的生产成本”,类似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实践团赵亮同学就说,“回校后一定结合农民需求和自身专业,刻苦钻研,仔细研究,希望能为祖国农村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使“农业生产既能够促增收,又能够保环境,这应该是我们农机学生的光荣使命”。
 
 
  “低碳农机”在农村是否能够占据一席之地,除了需要培育“新农民”之外,还需要发展新的农机技术。归根结底,是要围绕农民需求来进行,农民认可了,“低碳农机”才有自身的广阔市场。
    “村民对‘低碳农机’的认可度还不高,使用上也远远没有普及,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只要真正了解了农民的诉求,才能够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服务”,在回来的路上,同学们表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节能降耗促发展,为“低碳”贡献力量。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