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中国青年报】一千个问题引发的大学课堂教学反思

     编者按:继楚天都市报大幅篇幅报道我校“千问计划”之后,中国青年报于2月16日对此事进行报道,媒体的关注并不是“表扬”,而是一种“鞭策”。从张端品校长的信中,可以看出,每一个教师更应该感觉到自己的责任,“师生互动的关键在老师,责任在老师。学生不愿或不会问问题,在于教师的观念没有跟上,措施没有跟进,方法不当,引导不力。 ”

一千个问题引发的大学课堂教学反思

2007-02-16 实习生 陈永杰 本报记者 甘丽华

    “现在已经有了荧光猪,能否制成有荧光的花儿作台灯,节约能源”、“中国古代对于认识自然的经验和对生物的理解(针灸、中草药等)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如《庄子》、《老子》)对如今的微观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和宏观生物学(如生态学)有无参考价值?”……

    翻着同学提出的1000多个问题,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熊立仲“郁闷”地发现,有些问题完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单凭个人并不能给出全部答案。

    这1000多个问题来自去年的一次随堂练习。当时,熊立仲给本院国家基地班2005级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每人发自内心地问10个与本专业或课程相关的问题。熊立仲本来只是以此了解学生平时在想什么,没想到由此产生了一个“千问计划”,引发了全校师生对课堂教学的大反思。

    通过这道作业,120多个学生总共提交了1000多个问题,其深度和广度都让熊立仲大为惊讶。比如“先有核酸,还是先有蛋白质”这类生命起源问题,学界没有解决,科学家一直在讨论,而且术业有专攻,还有些问题不在自己研究的范围内。

     一个“千问计划”开始在熊立仲脑中形成。他给学院所有教职工发了一封《让我们从问问题和寻求答案开始!》的邮件,发动所有老师来帮助解答学生的这1000多个问题。他希望老师们能将有些问题结合到今后的教学当中,给同学们作回答,或者直接在一些问题后面提供答案或评论。在这封电子邮件中,他一连用了6个感谢。

     邮件得到了全院教师的响应,纷纷与熊老师进行沟通,并表示将在新学期支持这一计划,学校各部门也被动员起来。生科院柳斌教授得知此事后,特地找到熊老师索要相关资料,他认为这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现状。

     学生周成博认为,平时下课时间短暂,老师们又忙于科研,向老师提出问题的机会太少,“千问计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张端品教授得知千问计划后,在校园网站上撰文指出,师生互动的关键在老师,责任在老师。学生不愿或不会问问题,在于教师的观念没有跟上,措施没有跟进,方法不当,引导不力。

    在熊立仲看来,大学教育并不是作坊式的教育,所学的知识有时并不能立竿见影,所以有些学生常常会抱怨一些课程学了没用,因此,学习没有积极性。 他认为,如果带着问题进行教学,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事实上,是教师没让他们看到这些知识的用途所在。

    “千问计划”的影响慢慢扩大到全校。华中农业大学计划建立一个涉及全校各专业的“千问计划”网站,通过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观。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校报编辑部